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上海人水 ==========第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施鉴思 上海人A女版杜出版 (上海绍兴路5号) 兵幸多在上海发行所发行上海海峰印刷厂印刷 开木787×102132印张55字家10.o0专素花至 1975年9月第1版1975年9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1171154定价:0.4元、·。: ==========第2页========== 目 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开始… …1 帝国主义和平淮备着新的帝国主义战争…1世界经济危机拉开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 6 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9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3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德、 日、意三国结成侵略“轴心”…②0 二、希特勒声东击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30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 大叛卖…30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43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51法西斯德国侵占北欧和西欧。法国投降…57希特勒加紧雅备反苏战争和侵入南欧、北非…63 三、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71 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7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76 ==========第3页========== 莫斯科战役… …82 四、大平洋战争和亚洲人民的抗日战争…88 远东慕尼黑阴谋及其破产…88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开始…99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04 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日战争…108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变。112 二次大战的转折点一斯大林格勒战役…112美英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军事行动。意大利投降·122德黑兰会议126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 131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I9 苏联红军大反攻,美英开辟第二战场。欧洲人民大起义… 139 雅尔塔会议… 146 苏军攻克柏林和德国法西斯投降。波茨坦会议·151中国和亚洲人民的反攻。苏联参加对日战争。 日本投降。157 七、结束语… …165 ·24 ==========第4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开始 WwMMMwMwMMWMw 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 帝国主义和平准备着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物出世以来,在本世纪的 wwwwwwys 头五十年中,已经两次把 人类拖进世界战争之中。 1914年8月,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即以德国为主力的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等)和以英国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等),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一场大厮杀。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打到1918年11月才结束。协约国集团取得胜利。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还在战争进行着的时候,就有人瞎吹,说这是“终止战争的战争”,是人类的最后一次战争。战争结束了,和约签订了,标榜保障世界永久和平的国际联盟建立了,宣布 一切战争为非法的白里安一凯洛格“非战公约”也由各国一本正经地批准生效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考茨基甚至在1928年宣称:“如果人们在今天还大谈帝国主义战争的危险,那末所根据的是传统的陈词滥调,而不是对我们时代的考察。”可是,考茨基的谎言余音未消,帝国主义强盗们就在东方和西方到处放起火来,而且愈烧愈大;到1939年 1 ==========第5页========== 9月,德国进而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英国和法国对德宣战,一场新的世界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全面爆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然不是因为某个帝国主义头目的心肠特别毒辣或判断上的错误,而是由帝国主义制度的掠夺本性决定的,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争霸世界引起的。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就是垄断。垄断的统治,必然导致瓜分世界。垄断资本集团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避免自已失败的厄运,总是力图扼杀竞争对手,确立自已的霸权,在瓜分世界中夺取最大的份额。列宁说:“帝国主义的 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①然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从来都是以分割者在经济、金融、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为根据的。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一资本主义绝对规律的作用,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原来的均势遭到猛烈破坏,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的问题就尖锐地提了出来。占有大量既得利益的帝国主义国家要竭力维持原有的霸权,自认为分赃太少的帝国主义国家则要从别人嘴里挖出赃物,这就非导致大打出手不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和平分割,武装共处,就为你死我活的军事冲突所代替,帝国主义和平就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因此,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始终存在着战争的危险,天下就不会太平。还在第一次世界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10页。 ·2 ==========第6页========== 大战期间,列宁在批判考茨基散布改良]的“超帝国主义论”时,就深刻指出:“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和平的联盟准备着战争,同时它又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两者互相制约,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的帝国主义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着和平斗争形式与非和平斗争形式彼此交替的情形”。①事实完全证实了列宁的英明论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帝国主义和平,不过是两次大战之间的暂时休战,并且直接准备了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由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根据在战场上实力较量的结果,战胜国英、法、美、日等对战败国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其他一些和约,使战胜国抢到了一大堆赃物,瓜分了战败国的殖民地势力范围。英国得利最大。它不仅夺,了德国在非洲、西亚和南太平洋上的大片殖民地势力范围,而且因为打垮了德国这个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从而为它力图恢复昔日的世界霸主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法国也取得了一系列领土和经济上的好处,并在一个时期里保持了欧洲大陆上的霸权。日本则乘机夺占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以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使它在远东地区处于非常优越的地位。同“凡尔赛和约”直接联在一起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837页。 3・ ==========第7页========== 而成立的国际联盟①,实际上成了主要是英、法维持自已的霸权的工具。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得到满足,就拒绝批推“凡尔赛和约”,也不参加国联。美国挟持其在大战中急速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于1921年底到1922年初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来改变自己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利处境。根据会上签订的五强(英、美、日、法、意)“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美国获得了拥有与英国同等海军实力的权利②,成了新的海上霸王,并迫使日本承认了有利于美国的所谓对华“门户开放”原则。这样,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对它们之间的殖民地势力范围作了一次新的调整,英国、法国和美国暂时维持了它们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霸权。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和平”体系。 显然,这个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不过是一群野兽的暂时结合,是一个强盗集团压迫另一个强盗集团的体系。在战争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各国都打得精疲力竭,新的力量对比关系没有打破以前,它暂时维持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一段和平局面。然而,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矛盾,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个体系的建立而消除,相反又增加了新的矛盾,这就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以及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不过是固定了帝国主义之间上一轮争夺的结 ①国联盟约也载入“凡尔赛和约”,成为和约的一部分。 ②英、美、日、法、意五强海军实力的对比为:6:5:3:1.76:1.75。 4 ==========第8页========== int ::・。, 果,同时也是下一轮更加激烈的争夺的新的起点。能不能设想德国会长期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迫呢?当然不能。“凡尔赛和约”一点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德国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可是,战胜国却把德国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剥夺精光,使德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和全部商船,承担了巨额赔款,在军备上受到极大限制。这样,就在德国激起了对战胜国的深刻仇恨。从和约签订后的第一天起,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军国主义势力,就立即开始了准备复仇战争的长期努力。英、美垄断资本竭力要使德国成为它们镇压欧洲革命和进攻当时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的警犬,给予德国大量的财政援助和政治扶植。德国利用了这 一点,经过十到二十年,又恢复了元气,增强了经济军事潜力。到了这个时候,一场对战胜国再清算的争霸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东方的日本也决不安于华盛顿会议所给它的那一份脏物。日本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自从中日战争和俄日战争以来,日本一直处在疯狂扩张的势头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日本乘西方列强打得难分难解和互相削弱的时机,更加紧了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步伐。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遭到压抑后,更是怀恨在心。就在会议前后,日本国内便充斥着立即对美开战的叫嚣。1927年4月上台的田中义一内阁在给天皇的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中,就狂妄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指我国东北地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田中奏折”赤棵棵地暴露了日本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侵略野心。日本 5* ==========第9页========== 的财政经济力量尽管有限,但是由于长期的天皇专制制度和军国主义统治,极大地强化了它的战争机器。日本早就急于运用一下这个战争机器和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同美英 一决雌雄,争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还有一个意大利,尽管是一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却早就妄图独霸亚得里亚海和巴尔干地区,进而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长期以来,它总是在欧洲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投机,把自己的力量押在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方,指望日后能坐地分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倒戈投到协约国方面,捞到了一块战胜国的牌子,可是在战后分赃中,却遭到英、法的冷落。意大利因分赃太少而极度不满,也竭力要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固定下来的现状,实现自己侵略扩张的宿愿。 可见,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和平”体系,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埋下了新战争的祸根;不到十年,1929年10月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空前尖锐、深刻的经济危机,就为它的抽枝展叶,掘松了土壤。 这场以美国为台风中 世界经济危机拉开了 心的空前规模的经济危 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 机,迅速席卷了所有资本 主义国家,持续了四年之久,到1933年才稍稍复元,但也没能转为繁荣,而陷入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在危机的年头,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大幅度地下降,英国下降百分之 二十三点八,法国百分之三十二点九,意大利百分之三十三点一,美国百分之四十六点二,德国百分之五十二点一。资 6 ==========第10页========== 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平均猛跌了百分之四十四,国际贸易锐减了百分之六十五。在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工厂关门,银行倒闭,田地荒芜,农民破产,三千多万工人被抛上街头而丧失了一切生计。真如天崩地塌,一片惨象。 经济危机必定会转为政治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剧烈震荡下,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一切矛盾都极端尖锐起来。各国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和冲突急剧激化,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世界进入了革命和战争的新周期。为了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各国都极力加紧“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①,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争。1930年,美国率先宣布提高关税,以限制输入,排斥别人染指本国市场,轰出了关税战的第一炮。接着,其他国家也竞相提高税率,你追我赶,关税壁垒愈筑愈高。在关税战打响后,又掀起了货币战。1931年,法、英、日等国相继降低汇率,贬低币值,要以自己的廉价商品去冲决别国的关税壁垒,抢占市场。一些汇率较高的国家,就立即对汇率下降国家的商品课以更高的“汇兑倾销税”来加以反击。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二分之一,更使货币战踏上了新阶段。关税战和货币战交织在一起,帝国主义的经济战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进而形成了集团经济的对垒。英、法、美依仗它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拥有较广 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267页。 、7◆ ==========第11页========== 大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和较雄厚的金融力量,组织排他性的经济集团。1932年7月,英国召开渥太华会议,建立了帝国特惠制,以加强对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马来亚和南非等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控制,抵制美、日、德等国的竞争。美国则组织泛美集团,把南北美洲二十多国都囊括在美元势力范围内,并加紧同英、日展开争夺中国的斗争;法国也力图纠集泛欧集团,压制德国,抵御意大利,控制奥、波和多瑙河流域各国,来巩固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各个国家之间,各个集团之间,壁垒森严以抵制别国的渗透,又互挖墙脚要挤进他人的禁区,你争我夺,闹了个不可开交,最终为军事冲突造成了条件。 经济危机所触发的经济战争,归根到底,就是一场帝国主义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随着这场斗争愈演愈烈,再也不能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平”方式继续下去的时候,除了用武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正是在帝国主义各种内外矛盾极端尖锐的情祝下,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把扩军备战、发动重新瓜分世界的新战争,作为摆脱经济政治危机的出路;在对内方面,则把镇压工人阶级和实行公开的恐怖专政作为巩固未来战争的后方的必要手段。在这中间,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由于国内阶级矛盾更富于爆炸性,在对外争夺方面或则由于丧失了殖民地势力范围(如德国),或则由于财政经济力量薄弱(如日本和意大利)而处于不利地位,更缺乏周旋的余地,就最先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首先全副武装地跑上了战争舞台,夺取英、法、美的势力范围。在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和平”体系 ●8· ==========第12页========== 中酝酿了干年多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明争暗斗,终于逐步演变为公开的武装争夺。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拉开了。 第一个发动新侵略战 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争的是日本帝国主义。那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出笼不过二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日本国内阶级矛盾以及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急剧尖锐化,为日本财阀服务的日本军阀就急不可待地着手准备挑起侵略战争。 1931年夏,日本侵略者按照预定的侵略计划,在我国东北地区不断挑起事端,制造战争借口。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柳条沟)炸毁了沈阳一长春铁路上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千的,立即向沈阳发动突然袭击。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并向东北全境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的侵略,邀起了我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在全国立即掀起了抗日热潮。中国共产党迅速组织和领导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同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抗日武装并肩战斗,驰骋于东北平原,出没于长白山区,给日寇以有力打击。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继续投全力于围剿我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把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调停”上面。在蒋介石的指令下,三十万国民党东北军,几乎一枪未发,步步后撤,把整个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侵略者。 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后,又立即在上海发动进攻。日本指望能象在东北一样轻易地占领上海这个重要的工商业中 9 ==========第13页========== 心,迫使蒋介石政府承认它侵占东北的既成事实,并取得进一步侵略我国内地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军挑起“一·二八事件”,狂妄宣称:四小时占领上海。可是,在我国工人阶级革命力量最集中的上海,日本侵略者遭到了应得的惩罚。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上海各界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抗甘斗争。上海工人还拿起武器,直接同日军搏战。在上海人民爱国热潮的感召下,驻防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也违背蒋介石政府的旨意,奋起抗战。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日军三易主帅,数度增援,死伤一万余人,仍然啃不下上海这块硬骨头。 日本被迫从上海撤退以后,全力去巩固和扩展它在东北的侵略地位。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的策划下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摔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充当傀儡“执政”。日本帝国主义就在“独立”的幌子下,肢解了我国东北地区,把它变为自己独占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 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破坏了美、英帝国主义主宰亚洲太平祥地区的帝国主义“秩序”,严重地触犯了它们的既得利益。但是,美、英帝国主义却采取了别有用心的支持和纵容日本侵略的政策,妄图用牺牲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来缓和它们同日本的尖锐矛盾,换取日本不再向南张而北向进攻苏联,进而使日苏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还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就同日本驻美大使达成一项秘密谅解:在日本对中国东北军事占领限于锦州以北的条件下,美国允许“不与闻满洲事变”,日本则答应日、美在中国“什么事都可商量”。但是,日 ◆10· ==========第14页========== 本在攻占黑龙江后,并没有如美国之所愿北向进攻苏联,而是转过头来向锦州进逼,并于1932年1月2日占领锦州。这时美国才慌忙由史汀生于1月7日向中、日两国发出照会,声称美国政府“不承认”因日本的军事行动而造成的各种变化,说:“凡中日两国政府或其代表所订立的任何条约或协定,足以损及美国或其公民在华之条约权利…美国政府均无意承认”。美国的这个所谓“不承认主义”,不过是表表态,给世界舆论一点稍稍的安慰,对日本施加一点小小的压力,并不想采取任何认真的行动。美国政府惟恐别人误解了这一点,所以在照会发出后的第二天,又连忙发表声明,一再申言,对日本的侵略行动美国“不拟过问”,“丝毫无意千涉”。 英国侧连美国的这样一种姿态都不愿采取,而宁愿通过它所控制的国联来贯彻自己的帝国主义政策。这是因为,英国不仅指望着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将导致日苏冲突,而且乐于看到在太平洋上受日本威胁最大的美国单独去同日本纠缠。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曾向国联提出“申诉”。国联在英法的操纵下,不仅不对侵略者作只字的谴责,相反地,却在1932年1月拼凑了一个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到东北来实地“调查”所谓“中日冲突”,10月,终于提出了一个报告书。这个报告书,一面承认军事行动是由日本首先挑起的,认为“满洲国”并未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而只是日本人手中的工具,一面却公然诬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什么外部传来的“共产主义威胁”,是促使日本采取军事行动的原因,硬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会加剧 ·11 ==========第15页========== 远东局势。于是这一小撮极端“仁爱”的和平天使,极端“公正”的青天大老爷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对中国东北实行“国际共管”,日军撤出东北,建立英、美、日三国的宪兵队; 1 在中国东北确定“门户开放”原则,同时承认日本在这里的特殊利益。这份报告书,最清楚不过地暴露了美、英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又勾结又争夺的丑恶嘴脸。它们一面竭力为日本的侵略辩护,要同日本结成反对中国革命运动和反对苏联的反革命联盟,让日本充当它们的东方警犬,一面义极端不满于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要分沾日本已经到手的赃物,确保他们共同辛割中国的特权。 李顿调查团的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舆论的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它抢得的东西也根本不容他人染指,完全不把那个报告书放在眼里。在国联讨论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书的过程中,英国外相西门公然为日本说话,声称他不能同意宣布日本为侵略者,以致日本代表松冈祥右万分感激地说,他本来想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给予大会的印象,西门爵士在半个小时内就做到了。从这里,日本得到进一步的鼓励,侵略气焰更加器张。1933年2月,当国联通过报告书后,日本就索性于3月27日宣布退出国联作为回答,与此同时,步步拘华北进逼。5月,日军已越过长城,进抵北平郊区。此后,日本又不断采取军事讹诈和政治阴谋的手段,到1935年末已实际控制了河北、山西和内蒙的广大地区。一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日益临近了。 这时,在西方,在欧洲的中部,在帝国主义历来互相争 12· ==========第16页========== 夺的中心,一个更加危险的战争策源地也已形成。新战年的阴云,再次笼罩了废墟犹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旧战场。 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欧 危机,给予战败国德国造 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成的后果是特别惨重的。 1928年,德国工业生产刚刚超过战前的1913年的水平,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却立即使它猛跌了一半,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二,出口额减少了百分之七十左右。身受本国资产阶级和协约国资产阶级双重压榨的德国工人阶级,承受了危机的全部重担,六百万至八百万工人被抛上街头,生活因苦不堪。求变之心遍布国中,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在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共产党得票六百多万,在国会中拥有-百席。德国十一月革命①的怪影,又一次盘旋在德国统治阶级的头顶。面对着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和政治危机日益加深,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惊恐万状。他们再也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要求索性取消那一点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遮羞布,转而实行公开的恐怖专政,免得工人阶级也利用那块布去手舞足蹈。同时,经济危机也使得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问题更加尖锐。德国垄断资本更坚决地提出了向战胜国索讨殖民地的要求,叫嚷 发 “只有剑才是德国的经济政策”。因此,德国统治阶级愈来 T ①1918年11月初,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接着柏林工人起义,其他城市也群起响应,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在革命高潮中建立的德国共产党,曾努力把革命推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轨道,但遭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也被杀害。革命失敗后,在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3 ==========第17页========== 愈瞩目于那个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 纳粹(Nazi),是德文“国家的”和“杜会主义的”两字的缩写。这个法西斯组织具有极端的反动性,最富于侵咯性而又有极大的欺骗性。他们的所谓国家”,是什么东西呢?希特勒党徒疯狂攻击马克思主义,叫嚣要消灭共产:党,即使是资产阶级虚伪民主的一点残余也不能容忍,要取消“民主政治那种无聊玩意儿”;对外,声称要洗雪凡尔赛耻辱,清算法国,并向东方一东欧和苏联去夺取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以种族的原则建立-…个大德意志国家。显然,这样的“国家”,不过是金融寡头的极端沙文主义的公开恐怖专政的别名而已。至于那个挂在嘴上的“社会主义”,则完全是为了进行蛊惑性宣传,特别是骗骗那些经常面临或已经陷于破产境地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的。纳粹党的这个特点,正适合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它们需要这样一种专政,它将能够血腥镇压工人阶级,又能在绝望的小资产阶级中找到支柱,更便于积极准备进行复仇战争。在经济危机的儿个年头里,希特勒通过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同德国工业金融寡头们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得到他们愈来愈多的赏钱,每年达数百万马克。钢铁大王蒂森一人就付出了一百万马克。希特勒正是依靠这笔赏钱,来收买报刊,网罗党羽,豢养数达 十多万的法西斯打手队伍一冲锋队和党卫队,急速扩大政治势力。 1932年,德国的经济危机发展到了顶峰,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同年1月27日,希特勒在由蒂森主持秘密召开的德国垄断资本家的代表会议上,和盘托出他对王子们的“赤 G ・14 ==========第18页========== 诚之心”。他大肆鼓吹“强权国家是改善经济情况的前提”,可以“终止民主国家政治混乱、经济解体”的危机;叫嚷要“集结全民族政治力量”去“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希特勒的反动叫器博得了垄断资本家的狂热喝采,ˉ蒂森竟带头高呼“希特勒万岁”。1933年1月30日,在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进行了紧张的争斗和调整后,希特勒终于被捧上了总理的宝座。 希特勒上台后不过二十八天,2月27日夜,就按照预谋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卑都地嫁祸于德国共产党,疯狂迫害共产党人和其他持不同意见的人,解散一切其他政党和组织,把二十万人投入集中营或加以杀害。第二年8月,名义上的总统,老军国主义分子兴登堡死去,希特勒又给自己加上了元首的头衔,大权独揽,在国内建立了法西斯独裁制度。德国反动势力欣喜若狂,高叫“在今后一千年中,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于是立即跨出了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全面扩军备战的步伐。 1933年10月,希特勒以要求“军备平等”为由,宣布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同时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8月,希特勒秘密下令立即把陆军由“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限额十万人增加到三十万人;海军人员增加一倍,加速建造和约所禁止的大型战舰、潜艇和军用飞机。1935年3月10日,德国正式宣布建立了一支空军;六天后,希特勒就颂布法令,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建立一支在和平时期拥有三十六个师共五十万人的军队。至此,“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备限制就荡然无存了。 ·15· ==========第19页========== 1.-·:다。 1935年6月,希特勒以决不重复威廉二世的错误去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为烟幕,同英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项协定使德国可以把自己的舰队扩大到相当于英国舰队总吨位的百分之三十五,并获准建造潜水艇,其吨位可达到英国潜艇的百分之四十五,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还可以不受此数限制,只要通知英国就行。英国居然伙同希特勒来撕毁“凡尔赛和约”,不能不对欧洲政治局势发生严重影响。早就蠢蠢欲动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从中得出结论,伦敦也不会认真计较意大利违背国联规约的行动,就在同年10月派兵公开侵略阿此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希特勒则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对于德国进一步的违约行动,难道伦敦不会继续大开绿灯吗? 1936年3月6日,希特勒单方面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和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关于来因区非军事化的条款,派兵在非军事区布防。这是希特勒的一次很大的冒险。当时德国所拥有的全部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同英法一战,如果法国根据条约对德国实行惩罚,那德国非失败不可。因此,德军司令部在下令进军来因的同时,就交给部队一份只准在遇到法军时拆阅的密封信件,原来里面写着一条这样的“锦囊妻妙计”:如遇法军抵抗,赶紧从来因河对岸辙回!希特物后来自己承认:“在进军来因区以后的四十八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向来因区进军,我们就只好忍摩撤退,因为我们当时所拥有的那点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微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然而,法国并没有采取任何认真的行动,英国则更加宽宏大量,说 ·16· ==========第20页========== 是“德国人终究不过是进入他们自已的后院而已”,“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德国目前的行动有引起敌对行动的危险”。希特勒以区区四个旅的军队探明了英法的虚实,于是更加放手大干起来,开足马力扩军备战。从这年的9月开始,希特勒德国实施了一个“四年计划”,拚命制造军火,储备战略物资,发展人造纤维、人造橡胶和人造汽油,预期在战争环境中保证自给自足。德国的整个国民经济,转上了总体战争的轨道。希特勒德国积极备战,日本军国主义在东方已经点起战火,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着法西斯奴役和侵略战争的严重威胁,德、日法西斯愈来愈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与此同时,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既得利益者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面临德、日的威胁,也竭力要保持现状,维护霸权。根据这种形势的变化,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提出了针对法西斯德国的为集体安全和集体制裁侵略者而斗争的方针。苏联继1933年11月同美国建交之后,又同一系列欧美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于1934年应邀加入国际联盟,努力争取西方国家一起来及时制裁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但是,苏联的努力却被西方国家顽固地破坏了。希特勒为了麻痹英法,蝎力制造“西方无战事”的假象。他每撕毁一页“凡尔赛和约”,就对西方大摇一阵橄榄枝;每采取项扩军备战措施,就大叫-一通对付来自东方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威胁”。就在进军来因区后的二小时,希特勒立即对西方发誓赌咒:“我们现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努力地求得欧洲各国人民之间的谅解,特别是同我们的西方邻邦之间的谅解…我们在欧洲没有领土要求1…德国永远 ・17 ==========第21页========== :は5山:>:수1: ·4イ·4場·常다다베w 不会破坏和平!” 希特勒的这套伎俩,在西方国家身上极为奏效。它们出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本性,把希特勒德国看作是镇压欧洲革命和进攻苏联的突击力量。因面,它们不仅容忍希特勒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和约”,而且还把武器塞到它的手里。美英两国继续给德国大量贷款,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投资。西方国家接受德国对军舰、坦克和其他武器的订货,还帮助德国建立了军事上急需的人造物资的生产。有二百多个美国公司直接参与了德国重整军备的活动,美国镍托拉斯甚至保证完全满足德国对战略物资镍的一切要求,保证协助德国建立镍的储存。这一切都是作为对希特勒反共的犒赏,竭力要把希特勒德国这股祸水泼向东方。 西方国家被希特勒的“声东”迷魂汤灌得昏昏沉沉,以至对希特勒德国要“击西”而给自己造成的现实威胁,它们完全成了瞎子。在这中间,英国走得最远,是带头的。1935年6月的“英德海军协定”,按照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本来是要拿这个来换得同德国达成全面凉解,并扶植一支在波罗的海上进攻苏联的力量。可是,实际上却首先造成了危及英国自身利益的局面。按照英国的海军战略,英国舰队必须布防于全世界各个水域,在英伦三岛附近海面不得保持 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等于英国舰队三分之一的德国舰队,必然成为对大英帝国本部的严重威胁。如果考虑到英国是 一个在粮食和原料方面严重依赖海外殖民地的国家,那末,实际上不受限制的德国潜艇队,更构成-个致命的危险。后来,在大战期间,恰拾就是英国的商船队成了德国潜艇最好 ”18· ==========第22页========== 的轰击目标,共损失了四千艘。 同德国有着共同边界并进行了近百年欧洲大陆争霸斗争的法国,跟英国的态度曾经稍有不同,因为它更直接感受到希特勒德国的威胁。法国统治集团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历任法国内阁部长的巴都(1862一1934年)就看到了这一点,一度执行对苏联接近的政策,竭力加强同东欧一些国家的条约关系,凡固法国的安全地位。1935年5月2日,法苏两国缔结了“互助条约”,规定如果“苏联或法国成了被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端进攻的对象,侧法国和苏联马上互相给予援助和支持”。十几天后,5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也缔结了类似的“互助条约”。但有一个条件:只有当法国也给受进攻的一方以援助的时候,这个互助条约才能生效。在早已存在法捷条约的情况下,法、苏、捷三国的联合,本来可以成为组织抵御德国法西斯的广泛联合战线的有效步骤。可是条约一订好,法国统治集团立即后退,迟迟 、 不加批准,并拒绝根据“互助条约”签订进一步的军事协定。他们执迷地认为,德国必将进攻苏联,法国决不应该因为条约而被牵连进对德冲突中去。巴都被希特勒的特务刺杀后继任外交部长的赖伐尔,甚至当面向希特勒的副手戈林声称,法苏同盟是一出滑稽剧,是一张不必予以重视的废纸。这也等于通知德国说,放心地向苏联进攻吧,在东进的道路上,法国决不会设置任何障碍。此后,法国就完全跟在英国的后头,亦步亦趋,一起推行纵容侵略、同侵略者相勾结的政策,从而使法西斯的威胁在欧洲更加增长起来。 苏联当时就提出了警告。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 ==========第23页========== 加里宁,在一篇论国际形势的报告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法国:你们可不要打错了算盘,生活中常常有声东击西的情况,谁能保证法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呢? 事实正是这样,希特勒德国在重新武装起来的同时,就立即把手伸进英法的势力范围,开始一个一个地摧折英法帝国主义欧洲战线的侧翼,力图造成一个反包围的战略形势。在这中间,第一个目标就是西班牙。西班牙在欧洲西南的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中日战争全面燥发和德、日、 比利牛斯半岛上,北隔比 意三国结成侵略“轴心” 利牛斯山背靠法国,南隔 宽仅二十公里的直布罗陀海蛱与非洲相望,位扼大西祥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控制这个战略要冲,历来是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大国互相竞逐的目标。长期以来,英、法、美在这里进行大量投资,取得了决定性的政治影响,特别是英国还在海峡上拥有一块属地(英属直布罗陀),建立军港,以控制西地中海,保证自己的航道安全。现在,德意法西斯也想染指这里,力图把利剑插进英法的前庭和后院。 1931年,西班牙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1936年2月,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组织政府,开始了初步的民主改革。人民阵线,是当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提出来的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广泛统一战线。人民阵线在西班牙执政,接着在法国也成立了依靠人民阵线的政府,这使英、法、美帝国主义者非常恐慌;他们把它看作是将危及自身统治的“共产主义瘟疫”,不惜假手德意法西斯来加以扑灭。英国统治集团认为:“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 ·20 ==========第24页========== 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末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一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于是,他们在6月相继澈消了对意大利因侵略埃塞俄比亚而实行的假心假意的经济制裁和禁运,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这无异于向德意法西斯发出了干涉西班牙的邀请书。 其实,这两位“朋友”,既不需要邀请,也决不是为了“有益”于英法,早戟把黑手插进了西班牙。经过一段时间的密谋策划,1936年7月17日,以西属摩洛哥驻军头目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反革命势力掀起了武装叛乱,德意法西斯立即给予支持,不仪送来了大批军械、飞机、坦克,而且把军队和军舰开进西班牙,同叛军一起进攻共和政府。一个希特勒将军说得明白:“为了周密而系统地准备战争,就迫切要求渗透到敌人阵营中去,渗透到敌人陆上和海上交通线上去,渗透到他们的贸易路线中去…我们对西班牙的干涉使我们能在法国和英国的主要战略路线上站住脚…由于在西班牙有我们的阵地,我们就处于有利的地位,控制这个战略地区的要冲。”显然,武装干涉西班牙,正是希特勒准备未来对英法战争而预走的一着棋。 英法统治集团,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出于对革命的恐棋和仇恨,以及要把祸水泼向东方的既定方针,指望西班牙事件将成为“德国领导的反布尔什维克十字军进军的第 一次战役”,因而对己经烧到自己门前的侵略火焰采取“不干涉政策”。1936年7月,在英国支持下,法国政府宣布法国在这场冲突中将保持中立。8月,英法互换照会,声称不 ·21· ==========第25页========== :!さは:, 向西班牙及其属地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接着,他们义四出活动,成立了欧洲二十七国的所谓“不干涉协定”和监督协定执行的“不干涉委员会”。协定规定:禁止把武器和军用物资输往西班牙,也不允许西班牙所购买的军火过境。 英法政府所标榜的“不干涉”,表面看来是多么超然而又公正!其实,他们对德意两国源源不断地把军火和军队运进西班牙的行径佯装不知,听之任之;与此同时,却从海上和陆上严严实实地封锁了西班牙共和国的边境,不许共和政府从国外购买军火。所以,这个所谓“不干涉”,不过是对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采取货真价实的不干涉,而对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解放战争,却实行阴险毒辣的反革命干涉。'他们同德意法西斯串通一气,共同扼杀西班牙革命。 美国则以所谓“中立法”扮演了同英法一样的角色,这个“中立法”,是在1935年意大利准备和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时出笼的,它声称在国际武装冲突中保持“中立”,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从而在实际上纵容意大利的侵略,破坏埃塞俄比亚保卫独立的斗争。现在,1937年1月,美国又把它扩大移用于西班牙,声称对“内战”双方都实行武器禁运。德意当然不是“内战”的一方罗!于是大批美国飞机和军火,就不断通过德意之手进入西班牙,屠杀西班牙人民。对此,佛朗哥万分感激,称颂说:“罗斯福总统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英、法、美帝国主义的这种名为“中立”、“不干涉”,实则纵容侵略,扩大战争的政策,使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弹 、22· ==========第26页========== 地扩大武装干涉的规模,把整师整师的军队开进西班牙,同叛军一起不断围攻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在三年战争中,在西班牙作战的意大利官兵有二十五万人,德国官兵约有五万人。 西班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及其走狗的斗争,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构成了当时世界革命力量同反动力量斗争的两个焦点。全世界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都愤怒谴责法西斯侵略者。许多国家的革命者纷纷奔赴西班牙,组织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一道浴血抗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在当时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对外政策,给予西班牙人民的斗争以巨大的物质支持和道义声援。但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西班牙革命的局势越来越艰难危急了。 共同干涉西班牙,推动了德意两个强盗的进一步勾结。1936年10月25日,德意在柏林签订协定。双方调整了在巴尔干和多瑙河地区的矛盾,意大利不再干预德国兼并奥地利,德国以承认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为报答;还商定了在干涉西班牙和其他最重要的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得意地宣称,这是一个构成“轴心”的协定。 德意两国不受阻碍地侵略西班牙并且结成侵略“轴心”,这就促使东方的另一个强盗日本,榭紧策划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部署。 1936年8月,日本内阁的“五相会议”(首相、外相、陆 …23… ==========第27页========== 相、海相和藏相)通过了一个“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是在外交国防密切配合之下,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上的地位的同时,向南洋发展”。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扩张的总纲领,它既要北攻西伯利亚(所谓“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又要南取南洋地区(所谓“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而以全面侵略中国(所谓“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作为中间突破,以实现其独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 狂妄野心。 为了做好战争的外交准备,日本又加紧同德国的勾结。1936年8月25日,日德两国在柏林签订了一个所谓“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个协定有一个秘密附件,规定当一方同苏联作战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可能缓和苏联局势的行动”,并应立即磋商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双方还保证不同苏联缔结同本协定精神相违背的任何政治协定。这个协定,是直接针对苏联的,同时又用“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的幌子来麻痹西方,积累反对英、美、法的力量。一年后,即1937年11月5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这样,准备发动新的世界争霸战争的德、日、意三国侵略“轴心”就正式形成了。 日本假略者在采取了这些重大措施以后,它的战争机器就特别紧张地开动起来。1937年7月7日夜,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北平的日军,在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北平西南郊,芦沟桥东端)前,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十时,日军突然扬言有一名士兵“失踪”,诡称听到城内响了一枪,断言这名士兵被中国军队打死,强要入城搜查,随即就向芦沟桥发动 ·24… ==========第28页========== 进攻。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策划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按照日本侵略者的如意算盘,是所谓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然后在适当地消化了侵略果实后,调转头来进攻苏联,或乘势南下夺取南洋地区。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极端腐败,利用蒋介石失败主义的片面抗战路线,发动了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 1937年7月占平津,8月打上海,11月陷南京,次年5月攻徐州,10月又相继侵占广州和武汉。从“七·七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的一年零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断送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政府也从南京一逃武汉,再逃重庆,躲上了峨媚山。 同国民党军队千里溃逃成为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顽强战斗,打出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新局面。根据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相继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后,立即遵循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坚决向敌后挺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迅速成长为抗战的主力。到1938年末,八路军、新四军已经抗击着六十八万侵华日军中的四十万日军,开擗了晋察冀、晋绥、山东、江南等十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就迫使日军到处分兵把守它所侵占的点和线,不得不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毛主席所英明预断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被彻底粉碎了,从此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5· ==========第29页========== 日本侵占大半个中国以及天津、上海、武汉和州等重要城市,更加严重地损害着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利益,日本同美英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但是,美英政府却仍然顽固地推行其纵容侵略的政策,美国则特别以其“中立法”的新运用来支持日本的侵略。1937年7月2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称,没有理由也让“中立法”对日本和中国生效,从而大做军火生意。不久,日本宣布对中国进行全面海上封锁,美国政府立即承认日本的封锁,并声明“适用中立法的问题仍旧不变”,但禁止用美国船只向日本或中国运送武器和军用物资。美国曾经用“中立法”对埃塞俄比亚的卫国战争实行禁运,又用扩大“中立法”的效力来扼杀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解放战争,现在又以“自运”的原划,实际上切断了对中国抗战的供应,因为中国既没有自己的舰船,又处在日本的海上封锁之中。相反日本却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美国继续获得大量的飞机、石油、废铁和其他战略物资,用来屠杀中国人民。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一篇演说,不指名地批评了日本在远东的政策,号召建立一条反对侵略者的“防疫线”。这篇“炸弹演说”一出,日本多少吃了一惊。日本驻美大使连忙向国务院探询,美国是否将要对日本执行新的方针。国务卿赫尔回答说:美国政府无意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目前的政策,也就是我们将来要遵循的政策。原来如此!美国是要用虚张声势的“演说”,平息一下世界舆论对美国纵容侵略者的指责,并对日本施加一点压力,要它多考虑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同时却继续运送真正的 ·26: ==========第30页========== “炸弹”给日本,来支持它的侵略战争。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要以中国人民作为牺性,在日本适当照顿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的条件下,同日本达成反革命勾结。所以美国还一再表示“并未企图对争论之是非曲直下一判断,.而已吁请双方避免作战”,并愿意充当调停人。 美英帝国主义对日本侵略者的绥靖政策,推动了蒋介石的投降主义活动。日本为了摆脱长期作战的困境,也竭力要用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的两手诱迫蒋介石订立城下之盟。因而在1937年底日本占领南京的前后,日蒋之闻就通过德国驻华大使和驻日大使开始了秘密和谈。只是由于日本的要价太高,而国内的抗日热潮正在高涨,蒋介石不敢贸然承应.,和谈中断了,日本政府就在1938年1月发表声明,宜称“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企图以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扶植自己的傀偶政权来达到灭亡中国的月的。但是,此后美英帝国主义策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国际阴谋从未止息,日蒋之间的秘密勾结也时断时续,不断掀起破坏中国抗战的阵阵反共恶浪。 当时在国际上只有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才真正给予中国抗战以声援和支持。在1937-1938年的两年中,苏联曾给国民党政府二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从苏联购买武器和军用物资。苏联的空军志愿人员,也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中国人民的抗战,同时也是对苏联的巨大援助。日本帝国主义本来是把侵华战争看作是淮备反苏战争的直接步骤。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战争前夕写给参谋总 ·27· ==========第31页========== :や* :·!し・i·~rた●味性:ト)나だた 部的信说:“如果从准备反苏战争的观点来看中国现在的情况,那么最适当的政策是首先打击…南京政府,以便消除我们后方的威胁。”侵华战争开始了,这个“后方的威胁”消除了没有呢?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这个“后方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愈来愈成为吞没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力量的无底深渊。日本帝国主义再也没有余力去苏联的广大地域上进行大规模的陆上战争,日本军阀的“北进”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最后终于胎死腹中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成为保卫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的东方屏障。 大战未打,小战不断。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开始的德意千涉西班牙的战争,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战火已经在从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东岸有五亿人口的广大地域上蔓延。在这个阶段,战争是在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同反侵略的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人民之间展开的,英、美、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还没有直接参战,因此战争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战争,还是所谓“局部战争”,是小战。但是,德、日、意法西斯挑起的这一连串的小战,也是直接针对英美、法的,不断夺取它们的外围阵地,紧缩对它们的包围。因此,就这个意义来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世界战争已经开始了,不过由于英、美、法帝国主义执迷于向法西斯集团作局部让步以便同它重新勾结起来的痴心妄想,因而表现为一方不断进攻,另一方不断退让,使战争带有局部的性质罢了。 、28 ==========第32页========== 但是,这种局部的帝国主义战争终究是要转化为全面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德、日、意在一次次的小战中不受阻碍地达到侵略目的,从而加速其完成全面战争的准备,英、美、法则因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把自己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墙角里。这时,1937-1938年,资本主义各国还没有来得及从上一次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又陷入了新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更紧迫了几步。希特勒宣称,如不夺占他国的领土和富源,就不能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英、美、法帝国主义也急忙开始转上战争轨道,新的世界战争的危机完全成熟了。 在这最后关头,英、美、法策动的祸水东引的阴谋和希特勒玩弄的声东击西伎俩,同时也发展到了顶点,演出了最后的一幕。这幕一拉过,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就大打出手,小战转化为大战,局部的帝国主义战争就为全面的帝国主义战争所代替了。 ·294 ==========第33页========== 二、希特勒声东击西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7年1月初,希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特勒德国就确定了继武装洛伐克。慕尼黑大叛卖 千涉西班牙之后的新的侵 略目标:“必须是同时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对西方进行的战争中解除我们侧翼的威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欧洲州战略形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两个国家,加上匈牙利以及南斯拉夫的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哈布斯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在战争中,奥匈帝国同德国结盟,把中欧和东南欧的广大地区联成一体,构成一个很大的战争力量,东攻西突,一度使协约国的处境十分窘迫。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了,在它的废墟上成立了儿个独立国家。奥地利的主要居民是日耳曼人。德国帝国主义为图东山再起,早就叫嚷要实现德奥合并了。英法为了制约德国,在对奥以及对德和约中都明文规定德奥不得合并。条约说,“奥地利的独立不得改变”,德国必须“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地利的独立”。此外,法国为了确保自己的欧洲大陆的霸权,还分别同德国东西两侧的各小国比利时、波兰以及捷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等国缔结军事同盟,又特别策动捷、罗、南三国之间互相缔 ·80· ==========第34页========== 结军事同盟,形成一个所谓“小协约国”集团。这个“小协约国”,实际上是在德国背后布置的一条反德战线。.在这中间,捷克斯洛伐克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 七位),又位居于波希米亚高原这个中欧制高点上,是这条战线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希特勒德国来说,占领奥捷两国,就不仅仅是夺取了这两个国家的土地和资源,而且是在英法的反德战线上来一个中间突破,把自己的势力深深地楔进东欧,从三面包围波兰,巴尔干也将垂手可得;这样,在未来的全面争霸战争中,东侧的英法势力就儿乎扫荡殆尽了。 改变中、东欧的现状,对各方面关系是如此重大,因此希特勒不能不担心自己的行动将会招致严重的国际干涉。早在1934年7月,希特勒就曾策动奥地利的纳粹党徒掀起暴乱,刺杀奥总理陶尔斐斯,准备乘机占领奥地利。在奥地利有着重大利益的意大利,当时还没有同德国勾搭上,不买希特勒的帐,就在英法支持下立即陈兵意奥边境相对抗。那时希特勒羽毛未丰,不得不暂时后退。可是到了1937年,形势变得对希特勒大为有利了。 这年的11月,意大利最终投进德国的怀抱,加入“反共协定”后,墨索里尼就表示“让奥地利的事情听其自然发展吧”。同年的5月底,尼微尔·张伯伦接任英国首相,开始更加露骨地推行纵容侵略,把祸水泼向东方的政策(后来“张伯伦”的名字就几乎成了这个政策的同义词了)。希特勒不无根据地预料:“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动指头”,也“把捷克人默默地勾销了”。 ·31· ==========第35页========== 果然如此。1937年11月中,也就是希特勒制定了侵略奥、捷的秘密计划后不多几天,张伯伦探知了德国的意图,就派遣不管部大臣哈里法克斯(1938年2月代替艾登任外交大臣)赴德拜见希特勒。哈里法克斯当面颂扬希特勒的反共“功勋”,恭维他所领导的德国“有权被当作西方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哈里法克斯代表英国政府着重发挥了英德协调求得“欧洲总解决”的思想。这个所谓总解决,也就是要以局部的让步来宁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纷争,使得英、德、法、意重新勾结起来,孤立苏联,从而推动希特勒向东去进攻苏联。为此,他表示英国准备在殖民地问题上满足德国的一些要求,还特别露骨地暗示要为希特勒打开东进的大门,宣称“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于早晚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也就是指但泽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希特勒对全面的英德协议并无兴趣,但他竭力给哈里法克斯一种印象,德国“不大象要使用装力来进行冒险”,戈林则大拍胸脯:“没有一滴德国人的血会流在欧洲”!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叫途经柏林的驻法大使蒲立特告诉德国,美国“完全理解”德国关于修改东欧疆界的计划。至于法国,希特勒是毫不担心的,因为法国完全追随英国,高开了英国它连一步也不能走。 希特勒获得了西方国家对他的侵略行动将不加干涉的 ①但泽,今格但斯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德国。战后,波兰复国,但泽即根据“凡尔赛和约”成为国联保护下的自由市,波兰在此享有较多权益,并有 一狭长的领土“走廊”与之相联,成为波兰唯的出海口。 32· ==========第36页========== 信息,就放胆大干起来。1938年2月12日,希特物把奥地利总理许土尼格叫到德国伯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高山别墅 一一“鹰巢”里,强令他在一份使奥地利亡国的“协定”上签字。协定规定:立即取消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释放全部被监禁的纳粹分子;由亲纳粹的赛斯-英夸特、格拉斯和菲许包克三人分别担任奥地利内政部长(要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交换一百名军官,使德奥军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还“要作好准备,使奥地利并入德国经济体系”。许七尼格谦恭有礼,希特勒则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大声咆哮:“许士尼格先生…这儿是文件的草案。其中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余地。我不会改变其中的一丝一毫。你必须原封不动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在三天内满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许士尼格屈服了,而希特勒的唯一让步是允许再宽限三天。2月20日,希特勒发表演说,一面热烈地攒扬许士尼格,说是由于他的“诚意”和“谅解”,促成德奥之间的“更密切的了解”;一面又立即宣称,“保护”居住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千万日耳曼人,“是德国的职责”。这是直接侵并奥地利的信号。3月11日,德国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立即取消就奥地利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许士尼格马上辞职,并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政府首脑。同时,大批德军在德奥边境集中,戈林则口授了一封叫赛斯-英夸特以奥地利政府名义发出的电报,“向德国政府发出紧急请求…尽快派遣德国军队”,帮助它来“防止流血事件”,“建立奥地利的安宁和秩序”。第二天拂晓,德国军队就在自 33 ==========第37页========== 8震小小w35:):1r?上《心ty+两学年零经:裤3: :격,!저·동 已的“邀请”下越过国界,兵不血刃地古领了整个奥地利。随之希特勒也来到奥地利,并于13日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 在希特勒侵并奥地利的整个过程中,英法政府完全听之任之。只是到了3月11日晚,为了装点门面,张伯伦才命令驻德大使去对德国外交部说,如果确有德国致奥地利最后通牒一事,“英王政府认为必须以最强烈的措词提出抗议”。既然只是“措词”,无论如何“最强烈”,希特勒也是根本不加理睬的。直至德国长驱直入维也纳的时候,德国外交部才回了一个轻蔑的答复,说奥德关系只是日耳曼人的事情,不关你英国的事;还叫英国大使去读读那个已经公布在德国报纸上的“邀请”德国进军的电报。 当时只有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坚决谴责德国的侵咯行径,并建议立即举行一次国际会议,来考虑制止德国侵略的借施。但是,连这个建议也被西方国家拒绝了。 希特勒的一次侵略行动不受惩罚,就紧跟着一次新的侵咯,英、法、美政府则一次出卖活动未达到重新勾结的目的,就紧跟着一次新的出卖。继奥地利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便成了帝国主义既争夺又勾结的牺牲品。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有三百多万日耳曼人,他们大多居住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区。希特勒早就在这里布置了自己的“第五纵队”,这就是以汉伦为头子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希特物指使他们不断“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制造事端,以便在保护日耳曼人“民族自决权”的借口下,来达到肢解以至整个地吞并捷克的目的。1938年4月 34・ ==========第38页========== 末,汉伦党徒提出一个以广泛的“民族自治”为幌子的纲领,实际上要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裂出去。这对捷克斯洛伐克是生命攸关的问题。自德国占领奥地利后,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三面为德国所包围,现在如果再失去有高山环绕可作天然屏障的边疆地区,那末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部分就将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德国的炮口之下。但是,在英法的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政府还是开始同汉伦分子谈判,力图在保持国家的独立和完整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汉伦分子的要求。 英法政府决意要把苏台德区送给希特勒,作为推动德国向东反苏的礼物。4月底,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外长庞纳前往伦敦同张伯伦磋商。张伯伦一再强调,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面作战,也不能支持法国去履行法捷条约义务,建议英法采取联合行动来迫使捷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达拉第欣然同意,因为法国早就在处心积虑地要摆脱为捷而战的义务。会后,他们立即向布拉格施加压力,要它尽快地同汉伦分子缔结协定。同时,他们还把这一行动通知了希特勒,并一再表示:英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卷入军事冲突。希特勒一得到英法的通知,就立即更加强硬起来。当布拉格表示不能同意让苏台德区完全“自治”后,5月20日,希特勒就调兵遣将,向德捷边境集中,企图威迫捷政府全面屈服。但是,捷政府在要求抗击希特勒复略的广泛人民运动的推动下,宣布要捍卫国家的独立,也实行局部动员。希特勒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硬钉子,不得不重新把汉伦分子拉到前台,恢复了同捷政府的谈判。 ·35· ==========第39页========== .를월!다52·(·。:··。4속4。!· 原来,当时希特勒能够用来对付捷克斯洛伐克的,不过是十二个师,而捷克却拥有三十五个装备精良的师,依托着号称“捷克的马奇诺防线”的山地工事;因此,只要捷政府决心依靠本国一千多万同仇敌忾的人民,奋起抵抗,希特勒是很雅轻易得手的。同时,在五月危机发生时,苏联曾一再表示将毫不犹豫地履行苏捷条约规定的一切义务,斯大林还特别通过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通知捷总统贝奈斯,只要捷克自己决心抵抗,即使法国不援助它,苏联也雅备给予援助;这种情况,也不能不使希特勒暂时却步。此外,希特勒陈兵德捷边境,摆出立即动手的架势,也遭到英法的不满。法国还需要时间来找到一条“体面的”摆脱法捷条约义务的出路,而希特勒的冒失行动,却使法国立即处于两推的境地;一方面它根本不想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国打仗,另 一方面如果置法捷条约于不顾,坐视希特勒武装进攻,那就等于自己宣布自己同其他欧洲中小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全是废纸,法国懒以维持大国地位的条约体系也就泡汤了。英国也不愿希特勒不付任何报酬就径自夺取捷克斯洛伐克,更担心一旦德捷开仗,就会打乱它把祸水泼向东方的全套计谋。总之,英法为了要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国际交易中的筹码,要求希特勒且慢动手。于是,一方面法国放出似乎要履行法捷条约义务的空气,英国则声称“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向德国施加一点压力,一方面则坚持要捷政府立即取消动员令,并进一步向汉伦分子让步。既然这样,希特勒也就乐得以重开谈判,来再做一番外交上和军事上的准备。5月30日,希特勒制定了 ·36· ==========第40页========== 一个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计划,所谓“绿色方案”。这个方案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扫荡捷克斯洛伐克”;方業预定9月16日下动员令,10月1日是进军的日子。 自5月底开始,捷政府同汉伦分子之间在布拉格进行了延续三个多月的谈判、在谈判中,英法政府不断向贝奈斯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以废除法捷条约相威胁,要它全面屈服,而汉伦分子却在希特勒指使下一次比一次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又借故抛弃了自己提出并已被捷政府接受的方案,中断谈判,寻找衅端。与此同时,真正决定性的谈判却是在伦敦与柏林之间进行的。希特勒的密使走访伦敦,张伯伦的特使则拜见希特勒,往返频频,紧张密谈。希特勒声称,在“解决了中欧问题”,也就是满足了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后,德国将别无他求,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张伯伦政府一口答应,并表示乐于看到希特勒来同英王一起游览伦敦。正是在这种肮脏的幕后交易中,他们拟好了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初步方案。 9月中,希特勒下动员令的期限快到了,形势再度紧张起来。9月15日,张伯伦这个六十九岁的老头子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赶到伯希特斯加登去见希特勒,要同他敲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交易。希特勒劈头就拾高了要价:“现在不是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把这一地区割给德国的问题”。张伯伦早就准备这么办了,回答说这是“既成局势的唯一出路”,只求希特勒作出“保证”:在几天内两人再会晤前,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87· ==========第41页========== ·!.:소·。··마 9月19日,英法政府共同向捷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式的“建议书”,要它把日耳曼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立即割让给德国;英法则同意对捷的新国界提供“国际保证”,来代替原来的捷法互助条约。最初,捷政府拒绝了这个背信弃义的提议,并再三恳求英法政府注意:接受这个建议将使捷克斯洛伐克“迟早置于德国的完全统治之下”,“结果会使其余一切国家,特别是法国蒙受严重的后果”。然而,向帝国主义求告是不会得到怜悯的,英法政府毫不客气的回答:如果拒绝这个建议,那就听便,捷克斯洛伐克将只能单独对德作战。这时,尽管苏联一如既往,表示信守授捷的条约义务,捷克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政府最终还是向帝国主义屈服了,宣布接受英法的计划。 9月22日,张伯伦提着装有这个英法计划的公事包再次飞往德国来因河畔的小城戈德斯堡,满以为一定能博得希特勒的欢心,不料希特勒却说:“很抱歉,由于过去儿天内形势的发展,这个计划已经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希特勒看准了英法政府的弱点,以战争讹诈又一次大敲竹杠,现在他要求的已不仅仅是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而且还有日耳蔓人占极少数的地区。希特勒拿出一张标明应由德国占领的地区的地图,并限定要在10月1日以前解决这个问题。张伯伦忍气吞声,只求希特勒在儿天内千万不要动武, 一定尽力满足他的要求。临别时,希特勒当然不忘记给张伯伦放出一个香饵:“我已经说过几次,捷克问题是我要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德国的蛮横要求,激起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无比义 ·38◆ ==========第42页========== 愤。布拉格开始了总罢工。在人民的压力下,捷政府再次拒绝德国的要求,宣布全国总动员。在德捷边境上,双方军队都处于警戒状态,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时的德国法西斯尽管说得很硬,声称不惜立即与英法--战,无论如何要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但骨子里还是很心虚的。当时德国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尚不及捷法两国加在一起的-一半,而在西线尤其薄弱,只能部署 十二个师来面对法国的六十五个师。同时,苏联政府也通知法国,三十个师的红军已在苏联西部边界集结待命,只等捷政府发出求援的通知。面对这种形势,德国法西斯内部 十分惊惶。百分之八十的德国军官都断定,一旦爆发战争,德国非失败不可;一批高级将领还很快结合成·个反希特勒的密谋组织,计划在希特勒下令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立即将他逮捕,以免自己也成为希特勒冒险计划的殉葬品。因此,这个时候,如果西方国家决心履行自已的条约义务,那末仍然可以及时制止希特勒的侵略。但是,英法政府不作此图。他们别有用心地一面故作姿态宣布一些局部动员措施,向德国施加压力,一面由张伯伦出面悬求希特物暂时忍耐,并表示将尽一切力量“使那些捷克人头脑清楚一点”,保证希特勒“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美国政府一贯支持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以“绥靖”希特勒的活动,这时也赶忙由罗斯福总统出面活动,建议召开不包括苏联在内的“有关国家”国际会议来“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希特勒抓住时机,于9月28日表示同意召开国际会议,并向英、法、意三国首脑发出了邀请。 ◆39· ==========第43页========== さ:A,·:베6作站とiu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待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事实上会议已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讨论,不过是给事先已经做好的交易办个手续,按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移交给他而已,因此,第二天凌晨·点钟,四国就在协定上签了字。根据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从10月1日开始的 十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着的一切现有设备,包括防御工事、广矿企业、运输工具,直至撤离该地的捷克农民的每-一条自用奶牛,统统无偿移交给德国;协定还规定,必须由“国际委员会”来确定苏台德区以外的应当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其归属的地区,并划定最后的国界。后来在德国的武力威 希特勒的外长里宾特洛甫逼着达拉第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 …40… ==========第44页========== 胁下,这个委员会索性取消了形式上的公民投票,希特勒要那里,就给那里。英法政府为了掩饰自已的叛卖行为,在附件中声称将对这条新国界提供“国际保证”。会议散场以后,捷政府的代表被叫进会议厅,在那里,张伯伦连连打着呵欠,和达拉第一起极不耐烦地向他们宣布了协定内容,交给他们一张地图,并声明不容讨论而必须立即执行。捷克斯洛伐克统治集团,既不愿真正依靠国内人民的力量,而把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英法的“保护”上,当然就不得不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投降了。几小时后,捷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睡了几个小时,天-亮,又立即去同希特勒单独会谈,张伯伦向希特勒发挥了-·通英德合作解决欧洲和世界问题的宏论,甚至还建议“解决俄国问题”。然后,张伯伦就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拟好了的宣言,要希特勒同他一起签字发表。宣言声称,英德两国“决心以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一切有争论的问题,“再也不想彼此交战”。这倒蛮象是一个两国“放弃使用武力”的条约。如果希特勒不是向英国或其势力范围使用武力,而是同苏联去“彼此交战”呢?那当然是允许的,而且是很好的。这正是张伯伦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所要索取的报酬。希特勒一直是心不在焉地听着张伯伦的叨独白,这时看了-一下这个宣言,很快就拔笔签了字,这使张伯伦大为高兴,连连表示“热烈感谢”,并再三强调“预料这一文件将发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不久以后,12月6日,法德之间也签署了类似的宣言。宣言声称“两国间的现有边界,是最终确定了的边界”,并保 ·41· ==========第45页========== 布拉格群众集会抗议西方国家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证“两国政府将力求保持两国间的睦邻关系”。 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换来的这两纸宣言,产生了什么样的“巨大的心理影响”呢?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占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而换得的两纸宣言,又堵塞了希特勒击西的通道,于是把祸水泼向东方的勾当已经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洋洋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向他欢呼“好样的尼微尔!”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喊道:“我的好期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使英法统治集团沉湎于这种“我们的时代的和平”,才真正是希特勒所要造成的“心理影响”。希特勒这么爽爽快快地给张伯伦和达拉第开了两张空头支票,正是为了进-一步麻痹英法,还是他声东击西的老手法。就在签字的当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 ·9 ==========第46页========== 和法国作战。”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了。 いν 1939年春,欧洲已是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成云密布。希特勒在西方帝国主义的纵容下,侵略 气焰更加器张,加快了走向全面发动世界大战的步伐。 希特勒占领苏台德区后,德军就进到离布拉格只有四 十公里的地方;同时,希特勒还唆使波兰和阎牙利来参与分赃,分别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申地区和外喀尔巴阡部分地区。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已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了。1939年3月13日,希特勒把自己在斯洛伐克的代理人找到柏林,叫他立即宣布斯洛伐克脱离捷克“独立”,并交给他一份已经拟好的电报,向希特勒请求“保护”这个新国家。3月15日,希特勒又把继贝奈斯任捷总统的哈查召到柏林,将 一份宣告“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的文件掷到他面前,把笔塞到他手里,强迫他签上名字;与此同时,德军开进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被灭亡了。对此英法政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虽然不久前他们还在庄严担保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不受侵犯。希特勒用劫持别国领导人,以别人的名义发出“邀请”自己进军的电报的办法,吞并了奥地利,一年后,又故伎重演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然而,承袭希特勒这个老谱的还大有人在。三十年后,不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又重演了这幕丑刷吗? 希特勒在捷克斯洛伐克得手后,就立即把侵略目标对准了波兰。对法西斯德国来说,要同英法开仗,波兰是一个预先就要加以摧毁的后顾之忧;当然,波兰也是进攻苏联的 43 =rT小。.T-■-·、。,r1mma4,。…. ==========第47页========== 内·:れイく・。停,:er 一个重要通道。早在慕尼黑会议后不到一个月,即1938年10月24日,德国外长“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宴请波兰驻德大使时,就要求波兰政府“考虑考虑”把但泽自由市“归还”德国,并让德国建造一条超级公路和双轨铁路穿过波兰走廊把德国同但泽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两者都要“享有治外法权”。1939年1月和3月,希特勒又两次更强硬地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遭到波兰政府拒绝后,就在4月11日正式下达了“永远消除波兰”的“白色方案”,命令德军在9月1日前作好一切准备。在指令中,希特勒说,德军的主要目标要解决“同西方国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白色方案’只是进行这些准备的初步措施。”显然,希特勒又要借波兰问题向西方开刀了。 希特勒这样的准备步骤,还在英法的欧洲战线的其他各点上展开。3月初,佛朗哥叛军向马德里发动最后的进攻。佛朗哥声称,他有四个纵队向马德里推进,还有第五个纵队在马德里行动。3月4一5日,西班牙共和政府内部的叛徒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和其他反法西斯爱国志士,把叛军迎进了马德里。西班牙共和国覆亡了。从此,“第五纵队”,也就成了配合外国侵略者从内部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的间谍、内奸、叛徒、卖国贼的代名词。由于佛朗哥政权的确立,德意法西斯就在法国的背后,在大英帝国的生命线上,安插了一个自己的政治盟友,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英法就始终存在着后顾之优。 3月23日,希特勒坐着炮舰,闯进了波被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的默麦尔港,霸占了这个地区。同天,又强迫罗马尼 44 ==========第48页========== 亚签订奴役性的经济条约,,把它变成法西斯战争机器的原料供应地。4月7日,希特勒的法西斯伙伴墨索里尼,出兵侵占了阿尔巴尼亚。接着,匈牙利又退出国联,投入了德国的怀抱。 5月22日,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所谓“钢铁同盟”,“决心并肩协力行动以取得它们的生存空间”。第二天,希特勒就在德国法西斯军事首脑会议上宣布:“我们必须破釜沉舟”,向英法及其势力范围开刀;“战斗主要应当针对英国和法国”。德国预定夏天一过就要开始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 尽管张伯伦和达拉第千方百计向希特勒献媚,牺牲了 一个西班牙,奉送了一个奥地利,出卖了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徒然把自已同德国争霸的帝国主义欧洲战线搞得支离破碎,而希特勒这股祸水却仍然咄咄逼人地向自己头上压来。这时,英法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批主张对德实行强硬路线的人。张伯伦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和攻击。希特勒在慕尼黑协定和英德宣言签字后不到半年,不同英国打…个招呼,出兵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就象是给了张伯伦当头一棒。消息传来,舆论哗然,连英国国会中一贯支持他的人,以及内阁中的半数阁员,都纷纷指责,使张伯伦几乎下不了台。因此,当自己的附庸波兰又面临威胁时,张伯伦就 !.: 在3月31日在下议院宣布:如果波兰受到进攻并且进行抵抗的话,英国“将给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接着在4月6日,英波又宣布准备缔结永久性互助条约,法国也随之重申法 ) 国忠于法波同盟义务。3月22日,英法双方还通过互换照 ÷45 ==========第49页========== ·i·45·'i 会,正式结成同盟。以后又宣布给比利时和荷兰以保障,宣布-一旦希腊和罗马尼亚遭受侵犯时将立即给予援助,还公布了同土耳其的互助声明。与此同时,英法政府又通过了巨额的军事拨款,英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英法政府这一连串到处许愿,修补篱笆的紧张动作,表明帝国主义争夺欧洲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改变了它们-一贯推行的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放弃了它们把祸水泼向东方的阴谋。在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快要迎头相撞的时候,英法政府需要稍稍改变一下策峰。单纯的退让是不行的了,还需对希特勒施加一点“压力”,在德国的西边以及英法的势力范围内树起一层屏障,既要“东引”,又要“西堵”,以便使希特勒这股祸水不要冲到西方而转向东方。这种阴谋,在英法政府与苏联,同时又与德国进行的双头谈判中,充分暴醒出来了。 早在1939年3月间,英法政府和苏联就进行了外交袋触。它们在反对侵略和维护欧洲安全的旗号下,‘提出要苏联单方面保障东南欧国家的安全。苏联针对英法的建议,提出召开有苏、英、法、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六国参加的会议,讨论反对侵略的共同行动问题。苏联的这个建议,被英国政府借口“条件尚未成熟”而加以拒绝了。 、·4月中旬,苏联又向英法提出缔结一项互助条约,由 苏、英、法三国共同承担如下义务:(1)当三国中一国遵受侵咯时,彼此必须立即给予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援助;(②)当位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遵46 ==========第50页========== 受侵略时,三国必须给予这些国家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切援助;(3)三国必须在最短期间内,确定彼此对这些国家中每-一国军事援助的范围和形式。但是苏联的这个建议,同样被英法政府以种种借口,在实际上否定了。 5月3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他刚刚在5月初代替李维诺夫兼任了外长职务),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正式宣布苏联政府已同英法两国就共同反对侵略所必须采取的措施问题举行谈判,同时重申了上述三项主张,指出英法政府如果真想同苏联一起制止侵略的话,就应该抛开枝节问题,在平等互惠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为了打开谈判的僵局,莫洛托夫还邀请英国外交大臣访苏,以便在更高一级进行直接谈判。但是张伯伦政府只派了-一个外交部的二流人物到莫斯科去同苏联淡判。7月下旬,鉴于欧洲形势日益紧张,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已迫在眉睫,苏联提出在政治谈判的同时,开始关于反侵略的军事谈判,并立即派出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为首的全权代表团。但是英法却只派出一些没有实权的三等角色。法国派一个兵团司令为团长。英国则派一个曾任海军要塞司令的退休将军为团长。他们搭乘一艘很慢的客货轮,整整走了一个星期,才在8月11日到达莫斯科,面且带着一项“要使谈判进行得极慢”的秘密指示,就是没有携带可以签订协定的全权证书。在谈判中,苏联表示将为反对侵略战争提供一百三十六个师,五千门大炮,一万辆坦克和 五千架飞机;而英国却表示只能拿出五个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师。 ·47· ==========第51页==========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英法政府顽固坚持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保卫东欧邻国,以及援助英法的义务;而它们却以种种借口,回避对苏联承担任何义务,不肯向波罗的海诸国提供援助的保证,企图开一个缺口让德国向东进兵,挑起苏德战争。英法政府还唆使波兰等东欧国家,拒绝接受苏联的援助,不让苏联军队通过波兰去反对侵略者。由于英法这样的毫无诚意,就使得谈判拖延数月,不得结果,而完全失 去了实际意义。 与此相反,在整个1939年春厦,英国却通过各种途径,同德国进行紧张的秘密谈判。这种谈判,最初是在6一7月间由张伯伦的亲信顾问威尔逊和英国内阁成员贸易部次官哈德逊,同希特勒的经济顾问沃塔特进行,后来是由德国驻伦敦大使狄克逊同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进行,儿乎一直延续到战争开始。在谈判中,英国提出英德合作,“开辟新市场和利用现有世界市场”,在他们看来苏联和中国就是这样的市场;同时还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就一切重要问题达成最广泛的英德协议”,条件是德国保证不侵犯大英帝国及其势力范围,而英国则开放东欧让德国去夺取和开拓“生存空间”。显然,同德国的秘密谈判,才是英国真正下了本钱的,务期能同德国重新勾结起来,甚至雅备再进一步栖牲波兰和东欧其他国家,推动希特勒转向东方,进攻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而在报纸上大吹大擂的同苏联的谈判,则是挑拨苏德冲突,诱使苏联单独陷入对德战争的一个圈套,也是做给希特勒看的一种外交姿态:赶快来同我搭伙,要不然我可要同苏联达成协议了。 ·48· ==========第52页========== 但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发展,决不是张伯伦之流的外交计谋所能改变的。德国帝国主义同英法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斗争,在实践上要比它同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来得更加现实,更加直接。要知道,一次大战以来的十多年中,使德国长期处于屈辱地位的,不是苏联,而是英法;把德国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剥夺精光并统统占为己有的,也不是苏联,而是英法;同德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当然也不是苏联,还是英法。英法帝国主义为了同希特勒德国达成勾结,曾经一再作出局部让步,但是英法帝国主义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它们决不愿交出欧洲市场的控制权,决不愿交出殖民地,决不愿交出生命攸关的霸权,而这恰恰就是希特勒德国所要攫取的东西。帝国主义矛盾的这种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又勾结又争夺,而争夺是主要的;它们之间的勾结是相对的、暂时的,争夺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带有根本的性质。所以,不管张伯伦怎样大做媚眼,希特勒还是认定:“英国是我们的主要政人,同英国的冲突是生死斗争”,“对英法的战争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成争”。固然,以极端反共起家的希特勒也是想要进攻苏联的。但是,同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一样,希特勒也是欺软怕硬的。面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看到苏联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展而国力比较强盛,希特勒不敢首先去碰这个硬钉子,只有先向一再退让有弱点可乘的西方开刀,霸占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工业和资源之后,才向东进攻苏联。因此,希特勒在制定了侵略波兰的“白色方案”后,一面继续对英法大放和平烟幕,声称“连想 49・ ==========第53页========== ,1。”-.学为,4.1华e.4*活4w中 都没有想到过要以任何方式来反对波兰”,宣布把即将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命名为“和平的党代表大会”,还一本正经地同英国展开秘密谈判,这样来掩盖自己加紧完成对英法开战的最后雅备;另一面则急切地寻求调整对苏关系的门路,要求同苏联进行外交接触和谈判。 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是无产阶级对敌斗争的一个策略原则。根据这个精神,苏联政府曾经-再努力争取那些跟德、日、意还有区别,还不愿立即打破和平局面的西方国家,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来及时制止法西斯侵略。但是,西方国家却一再破坏了苏联的努力,决意纵容侵略,挑拨苏德战争,好让自己坐山观虎斗。对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这个阴谋,苏联不能不保持高度的警惕。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就指出,党在对外政策方面必须“保持道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拔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列宁主义问题)。此后,在欧洲局势日益紧张,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的形势下,苏联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同英法进行了儿个月的谈判,为争取它们共同抗击法西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由于英法的拖延和阻挠,谈判进行到8月份只剥最后十来天了,依然不能达成协议。这时,德国进一步明确表示“放弃反苏立场”,承认苏联边界不可侵犯,要求立即签订互不度犯条约。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和政府,根据这时国际斗争的新动向,为了粉碎西方帝国主义把希特勒德国这股祸水泼向东方的阴谋,赢得时间,壮大自己,打击敌人,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同意了德国的要 ·50* ==========第54页========== 求。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格甫飞往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于斯大林的这个决策,毛主席作了精辟的分析。毛主席说:“这个协定打破了张伯伦、达拉第等国际反动资产阶级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打破了德意日反共集团对于苏联的包围,巩固了苏德两国问的和平,保障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东方,则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增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中国的投降派。在这一切上面,就安置了援助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基础。这就是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的全部政治意义。”① wwywwwww 祸水总是从堤防薄弱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的地方溃决。希特勒德国向西方开刀的时候到了。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召开法西斯军事首脑会议,宣布“摧毁英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必须认清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从一开始就同西方国家作战”。接着,希特勒根据其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告诉他的将军们:“我将提出发动战争的宣传上的理由一不必管它讲得通、讲不通。胜利者在事后是没有人问他当初说的话是真是假的。”于是他亲自导演了制造战争借口的最后一幕无耻丑剧。 8月31日晚,一批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队队员,冒充波兰军队,袭击和占领了德国自己的在靠近波兰边境的格兰维茨电台,并用波兰语发表辱骂德国的广播。于是 ①《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逃集》,1967年版,第543页。 4514 ==========第55页========== 德军便借口“自卫”,发动了战争。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法西斯军队按照“白色方案”,出动五十八个师(其中有六个坦克师、八个机械化师),坦克二千五百辆,飞机二千多架,分三路从西南、西北和北面(东普鲁士),对波兰首都华沙实施向心突击。9月3日,英法相继对德宣战。接着英法的自治领也宣布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这场战争,“无论在英法方面,或德国方面,都是非正义的、掠夺的、帝国主义的战争”①。在德国方面,是为了掠夺波兰人民而进行战争的,是为了击破英法帝国主义战线的 一翼而进行战争的。在英法方面,是把波兰作为英法财政资本掠夺的对象之一,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拒绝德国帝国主义重分它们的班物而去利用波兰的,是把波兰当做自己帝国主义战线的一翼来看待的,所以英法的战争也是帝国主义战争。英法的所谓援助波兰,不过是同德国争夺对波兰的统治权。当时的波兰政府,是一个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府。“在这次战争中,波兰反动政府甘愚驱使波兰人民充当英法财政资本的炮灰,甘感充当国际财政资本反动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② 战争开始后,法西斯德国依仗其较强的战争力量,利用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有利因素,迅速击溃了波兰军队。9月9日,德军坦克出现在华沙街头。17日,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后在伦敦组织流亡政府。 ①《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558页。 ②同上书,第560页。 ·52 ==========第56页========== 波兰的迅速溃败和灭亡,主要并不在于它相对德国来说是个弱国小国,而在于波兰反动政府一贯追随英法帝国主义,推行反共反人民的卖国投降路线。其实当时波兰是 一个拥有三千五百万人口,陆军兵力居欧洲第五位的国家。但是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极端仇视人民,敌视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对内压制人民反侵略的爱国行动,对外千方百计地求助于英法帝国主义的保护。它在法西斯的侵略威胁面前,迷信于通过英国的支持来求得和谈解决,不作认真抵抗的准备。当德国大军压境之际,波兰政府还不动员和集中自已的军队。结果战争开始第二天,它的空军就被摧毁(大部分飞机是在机场上被德军炸毁的)。不到一个星期,它的陆军还没有来得及全部动员和集结,就被瓦解。毛主席指出:“二十年来,波兰政府一贯地反对苏联,在英法苏谈判中,坚决地拒绝苏联军队的援助。而这个政府又是 一个十分无能的政府,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大军,不堪一击,仅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中,就葬送了自己的国家,使波兰人民遭受德国帝国主义的蹂躪。”① 波兰的灭亡再次证明,一个国家的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决不能指望依靠一、二个大国的保证或“互助”条约来维护。帝国主义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可以给某些国家作出“保护”的许诺,承担“援助”的责任,使之不落入竞争者的手里。但为了自己的需要,同样可以出卖这些国家的民族利益,使之成为大国外交赌博中的牺牲品。法国外交部长庞纳在为自己出卖波兰作辩护时无耻 ①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560页。 。53 ==========第57页========== 地说:“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冒着很严重的危险。人家会说我出卖了捷克之后,又出卖波兰。但是我对于这点可以不管的。只要法国不至于被摧毁,什么我都愿意做。”英法的出卖,使波兰成了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德国进攻波兰后,帝国主义间互相争夺互相勾结进入了更加复杂更加尖锐的新阶段。英法虽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对德国宣战,表面上“履行”了“保护”波兰独立的诺言,但是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波兰。当时,在西线英法拥有近一百十个师,德国则只有二十 三个师,军事力量上英法居于绝对优势。德国法西斯头目也承认,由于德国的兵力集中去进攻波兰,西部边境上“只是一道军事纸屏”。如果英法这时在西线发动进攻的话,德国将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但是英法军队却静静地坐在钢骨水泥工事后面,眼睁静地看着德国人在前线铁路上起御军火弹药,毫不干涉;英国空军竟下令禁止轰炸德国军事目标。战争爆发三个月后,英国方面才第一次被打死了 一个外出巡逻的班长;半年之内没有发生一次真正的战斗。这是战争史上少见的咄咄怪事,被称为“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假战争”。 所谓“奇怪战争”,说穿了也并不奇怪,只不过是英法帝国主义玩弄的把祸水引向东方的老把戏。它们的目的是“一方面大举封锁德国的西面…再一方面,则拿波兰,甚至还准各拿匈牙利,拿罗马尼亚,作为礼物,以引诱德国。总之,用威迫利诱种种办法,推动德国放弃苏德互不侵犯条 。54· ==========第58页========== 约,使之倒转枪口,进攻苏联”①。所以,“奇怪战争”乃是帝国主义慕尼黑政策在战争中的运用,是帝国主义互相争夺、互相勾结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美国为了取得行动自由,让英法和德国互相削弱,乘机夺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并伺机把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变为共同的反苏战争,因此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伎,暂时不直接参加战争,于9月5日宣布中立,并通过新的“中立法案”,禁止把军火出口到任何一个国家。 德国法西斯大举侵入波兰和英法进一步纵容希特勒向东进攻苏联,使苏联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9月17日,波兰政府垮台逃亡国外。当时苏联面临着严重的抉择:是让德国侵吞整个波兰,从而使法西斯的侵略屠刀直接悬在苏联的头上;还是收复过去被波兰割去的西部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②,制止德国侵略势力向东扩张,击破英法新的慕尼黑阴谋。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选择了第二种措施。9月17日,苏联红军越过西部国界,进入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10月底,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别与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合并。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苏联的西部疆界还发生了一系 ①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561页。 ②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原属沙俄版图。十月革命后,德帝国主义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强占了这两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被参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波兰反动政府所占据。1921年苏俄和波兰签订“里加和约”,这两块地方划归波兰。 ·55· ==========第59页========== 列变化。 1939年9一10月间,苏联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政府,签订“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一旦遇有任何欧洲强国对其边界进行直接攻击或进攻威胁时,应当相互给予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援助;三国允许苏联在境内指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后来苏联子1940年6月又向三国提出保证实施条约和防止反苏活动的要求。不久,三国政府垮台,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8月加入苏联。 1939年秋,苏联政府邀请芬兰政府派代表团到莫斯科进行双边会谈,商讨缔结“苏芬互助公约”。谈判失败后,苏联政府建议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芬兰边界,向北推移二、三十公里,而苏联以东卡累利阿两倍于此的领士给芬兰作为交换,并建议双方拆除在卡累利阿半岛上的堡垒。此外,苏联还要求芬兰将汉哥半岛以每年八百万芬兰马克租给苏联,为期三十年,允许苏联在该地区常驻军队五千名,建筑海军基地。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建议。不久,苏芬不断发生边境冲突,11月30日拂晓爆发了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战斗,苏军突破了芬兰在德国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曼纳林防线,芬兰政府被迫求和。1940年3月12日,签订了“苏芬和约”,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国界向北退一百五十公里,汉哥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使用三十年。 1940年6月底,苏联同罗马尼亚政府达成协议,把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划入苏联版图。 ·564 ==========第60页==========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苏联把西部疆界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wMww3 希特勒灭亡波兰之 法西斯德国侵占北欧和西欧。法国投降 后,为了麻痹英法,欺骗舆论,继续制造“西方无战 事”的假象,叫嚷只要英法承认德国吞并被兰,德国就保证“欧洲其余部分的现状和英法等国的安全”,并数次向英法发出“和平”呼吁和媾和声明,宣称“没有任何原因促使他同英法作战”。在和平烟幕的掩盖下,希特勒却加紧扩军备战,利用英法消极作战的七个月时间,武装了一百四十六个师(其中十个坦克师),制造了四千架飞机,并偷偷地把军队从波兰战场调往西线。 在进攻英法之前,希特勒为了保障其侧翼的安全,击破英法的海上封锁,决定首先侵占北欧诸国。1940年4月9日清晨5时许,德国以防止英法入侵,用武力“保卫”丹麦、挪威的中立为幌子,对丹麦、挪威发动了军事侵略。德国出动大批空降部队侵占了丹麦的机场和战略要地,丹麦国王下令投降,停止任何反抗,一天之内德军就占领了丹麦全境。挪威国王拒绝投降,坚持反抗。希特勒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吹嘘德军无敌和“闪电战”不可阻挡的神话,制造恐怖,在精神上瓦解被侵略国家的斗志;德国法西斯还在被侵略国家内培植第五纵队,里应外合,进行破坏和颠覆。德国进攻挪威时,就得到了以挪威前国防部长吉斯林为首的“第五纵队”的策应。吉斯林分子古领电台,领发假命令,指令各要塞和舰只向德军投降,破坏作战 ·57. ==========第61页========== 计划。由于挪奸吉斯林分子的破坏,6月10日,德军终于占领了挪威全境。在德军刺刀保护下,吉斯林组成了卖国政府。从此,吉斯林的臭名成了内奸卖国贼的同义词。德国侵占丹麦、挪威后,便控制了波罗的海咽喉,取得了从海上进攻英国的前哨基地。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出动一百三十六个师(其中 十个坦克师,七个机械化师),二千六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飞机,从瑞士边境到海岸边的八百公里西部成线上,发动进攻。为了绕过法国在法德边境上的马其诺防线,从防御薄弱的法比边境楔入法国腹部,希特勒决意侵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荷、比、卢为了“自保”,曾一再宜布“中立”,德国政府也反复发表声明,声称“尊重”三国的中立。但是,奉行强权主义的侵略者,是从来不讲信义的。希特勒根本就不把这些声明和保证放在眼里,在他看来,“破坏比利时和荷兰的中立并没有多大关系。在我们取得胜利以后,就不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5月10日清晨4时许,德国空军突然逛炸荷、比、卢三国机场,德国空降部队迅速夺取了重要桥梁、要塞和战格据点。长期来以中立自保的三国,在德军的猛烈进攻和国内“第五纵队”的破坏下,很快就陷于失败。6月15日,荷军投降,荷兰政府出亡伦敦。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三世下令比军放下武器,二十万比军尽为俘虏。希特勒接连侵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直逼英法本土,宣告了慕尼黑政策的彻底破产。5月10日,当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张伯伦政府立即垮台。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搬起石头打 。58· ==========第62页========== 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已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①张伯伦倒台后,英国由主张对德采取强硬政策的邱吉尔,组成了保守党、自由党与工党的联合政府。5月13日,邱吉尔向全国呼吁:德国已威胁到英国生存,不打败德国,英国亦无生存之余地。 这时,德军从防御薄弱的法比边境,马其诺防线的终点处,即一般人认为不宜于坦克作战的阿登森林,出人意料地攻入法国。5月14日,强渡马斯河。21日,主力由色当沿圣康坦,亚眠,加来方向直扑英吉利海峡。29日,把从比利时仓惶撤退的三十六万英法联军围截在敦刻尔克的海边。从5月29日到6月3日,英国动员了大量舰只,甚至动用私 敦刻尔克大溃退 ①《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644页。 &59 ==========第63页========== 名血哈i:州.,:5年★气脑、0好量,3时将明水愿… 人游艇,勉强把溃不成军的英军撤到英伦三岛。但包括七百辆坦克,二千四百门大炮的全部军械辎重丧失殆尽。四万人被俘、失踪或死伤。这就是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撤退时,英军只顾自己逃命,英国舰只拒绝运送“战斗兄弟”法国士兵,十一万五千法军全靠自己张罗舰只才撤到英国,免遭德军歼灭。这副丑态就是帝国主义之间“友谊”的生动写照。 德军强渡马斯河后,分兵向巴黎方向推进。法国形势日益危急。5月18日,雷诺政府改组,八十四岁的卖国贼贝当任副总理,雷诺取代达拉第兼任国防部长。第二天,七十 三岁的亲法西斯分子魏刚接替甘末林任法军总司令。魏刚妄图凭索姆河天险建立防线来阻遏德军南下。6月5日,德军主力对法军在索姆河的防线,即所渭“魏刚防线”发动进攻,开始了“法兰西战役”。由于法国统治集团内投降派的破坏,战局急刷恶化,德国坦克部队急驶疾进,把法军切成数段,很快推毁了素姆河防线,直逼巴黎。6月6日,法国内阁再次改组,儅诺取代达拉第兼任外交部长,戴高乐出任国防部次长。6月11日,法国咳府迁往都尔。 正当德军凶接向法国腹地纵深推进,其先头部队已冲到巴西郊时,意大利法西斯趁火打劫,宣布从6月11日起对英法作战,接着越过阿尔单斯山,出兵侵入法国。意大利的侵洛行动给予法国背上一刀,法国局势更加恶化。6月12日,法国内阁举行会议,讨论战争进程和巴黎命运。会上投降派气焰嚣张,鼓吹败局已定,抵抗是“无谓的冒险主义”,“继续作战会引起革命”。法军总司令魏刚甚至编 ·60· ==========第64页========== 造巴黎已发生革命的谣言来胁迫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于是,被革命怪影吓坏了的法国统治集团便作了投降主义的决定,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13日,法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战请求。14日,巴黎城防司令把法国首都拱手交给德军,并下令严厉镇压人民任何的抵抗斗争。同日,法国政府又从都尔迁往波尔多。 6月16日,雷诺政府垮台,由贝当组阁,成立了有法西斯分子、大法奸赖伐尔参加的卖国政府。贝当上台后,进一步鼓吹抵抗必败、投降偷生的卖国主义,胡说“本于法国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减轻法国人民的忧愁,除向德国放下武器停战以外,别无它法”。20日,贝当政府正式宣布向德国停战求降。 6月22日,贝当政府签订了对德停战协定,法国在军事上无条件投降。为了对法国进行报复,按希特勒的命令,停战协定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个地点一一贡比涅森林的同一节车厢上签字。按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法国北部约占全国领土五分之三的富庶工业区由德军占领,法国负担德国占领军的全部费用。其余非占领区表面上由贝当傀綢政府统治,实际上整个法国完全置于德国的控制之下。6月24日,贝当政府还和意大利签订了停战协定,向意大利投降。7月1日,贝当政府迁至维希。接着修改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告终。法国陷入了亡国的深渊。 法国拥有三百万大军,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为什么 61 ==========第65页========== 不堪德国一击,在短短六个星期中就惨遭覆灭?这决不象贝当之流胡说的是由于“武器不如人,军队数量不如人”,法国人民“惟知安逸,不愿牺牲”;而是由于法国统治集团推行卖国投降政策的结果。长期以来,法国统治集团对外不顾民族利流,疯狂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追随英国对德国奉行姑息养奸、纵虎为患的绥靖主义政策,妄图把希特勒的祸水泼向东方,借助希特勒的剑来“刺穿苏联的心脏”。希特勒正是利用了法国统治集团的反苏阴谋,玩弄声东击西的诡计,麻痹法国,使法国统治集团沉浸在“西方无战事”的迷梦中,然后来个突然袭击,把它打个措手不及,置于死地。同时,腐朽的法国统治集团在希特勒制造战争恐怖的桐吓下,患着害怕希特勒的流行病,鼓吹实现不计任何代价的和平,甚至用片面裁军、出卖盟友和牺牲别国人民利益的办法,同法西斯德国妥协,以求荷且偷安。但侵略者从来是欺软怕硬的,英法步步退让,希特勒就看准他们的弱点,步步进逼,终于使法国遭到亡国惨祸。 法国一触即溃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由于法国统治集团极端仇视人民,疯狂摧残人民抵抗运动。毛主席指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①法国统治阶级害怕人民甚于害怕德国侵略者。卖国贼贝当公然叫嚷“法国人所应当考虑的不是如何使法国免遭外敌的侵犯,而是应该考虑如何防备自己家里人”。法国统治集团深恐民族战争会演变成人民革命,残酷迫害进步力量,破 ①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319页。 …62· ==========第66页========== 坏人民抵抗运动,结果自毁长城,自取灭亡。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法国的执政者由于春怕革命的怪影而放弃了抵抗,惊惶失措地把自己的祖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 英、法、美顽固推行把 希特勒加紧准备反苏战 祸水泼向东方的慕尼黑政 争和侵入南欧、北非 策,使希特勒的声东击西 的反革命策略一时能够得逞。从进攻波兰起的短短九个多月时间内,法西斯德国灭亡了波、丹、挪、荷、比、卢和法国,称霸西欧大陆,威迫英伦三岛。法国投降后西线已经没有足以威胁德国,同它争夺霸权的力量,于是,希特勒就把主要侵略矛头,转向东方。 b 向东扩张,妄想灭亡苏联,这是希特勒一贯的野心。这个代表德国垄断资本利益的法西斯头子,早在1925一1926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中,就鼓吹德国只有向东扩张,牺牲俄国”,才能取得“生存空间”;叫嚷要“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后来,希特勒虽然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反革命策略,首先向热衷于把祸水泼向东方的英法开刀,但灭亡社会主义苏联之心始终不死。他曾一再告诉其法西斯军事头目:“将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对付东方”;“只有在西线无后顾之忧的时候才可能对俄国发动攻击。”由此可见,希特勒当时的“声东”,既是做给英、法、美看,为了掩护其“击西”,也是他仇恨社会主义国家之心的反映,是为了以后发动反苏战争作舆论准备;而他的“击西”,溉是同英、法、美争夺欧洲,也是为其击东”创 *63· ==========第67页========== nサ:●;管2よ·*녀キ세く에情!-学 造条件。一旦希特勒认为自已的羽毛已够丰满,时机成熟就马上实行“声东击东”了。 果然,1940年6一7月间,当西线战役已取得胜利,急不可耐的希特勒马上作出进攻苏联的“基本决定”。他本来打算在1940年秋就对苏联发动进攻的,并为此而一再催逼法西斯德国的陆军总司令勃鲁齐区加紧进行准备;后来因为要把大批军队从西部调到东部,准备工作实在来不及了,才决定推迟到1941年春。 1940年7月31日,希特勒召开秘密的军事首脑会议,正式宣布了进政苏联的决定。在这个会议上,希特勒告诉他的将军们说:英国“象一个快要淹死的人”,“如果俄国被毁灭,英国的最后的希望就会被粉碎。那时,德国就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他疯狂地叫嚷:“必须消灭俄国。时间定在1941年春天。越快消灭俄国越好。” 法西斯德国的整个战争机器,都为准备反苏战争而疯狂地开动起来了。德国陆军参谋总部,法西斯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局和经济军备局,日夜加紧制订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8月9日,法西斯最高统帅部下令在东方为出击俄国准备集结地区。8月26日,德军开始大批地从西部调往东部。9月6日,德军参谋总部下达了关于向东部调运军队的伪装和掩黻方法的详细指令。 12月5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参谋总部制订的反苏战争计划,并于12月18日以“巴巴罗沙”的代号,正式下达了这个战争计划。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遗苏俄”;“用装甲部队深入插进去的大胆作战,摧 64 ==========第68页========== 毁西部俄国的陆军主力,防止俄军完整无损地撤退到俄国的广阔地区去”;为此目的,“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希特勒还特别强调“必须非常谨慎,以防泄露出进攻的意图”。为了严加保密,更充分发挥突然袭击的作用,这个计划只印了九分,三军各一分,其余都保存在法西斯最高统帅部。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将军们,把反苏战争的胜利希望,寄托在依靠坦克和突然袭击的“闪电”战略上。 为了发动反苏战争,希特勒除了上述军事雅备工作外,对于当时困守英伦三岛,继续与德国对抗的英国,实行一打 一拉,企图迫使英国在从属德国的条件下,缔结和约,结成反苏联盟。 早在敦刻尔克把英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回英伦三岛之后,希特勒就着手“拉”英国同德国媾和,条件是只要英国“把殖民地归还德国”,让德国在欧洲大陆“有行动自由”。1940年6月下旬和7月初,希特勒曾通过当时中立的瑞典和梵蒂冈的罗马教皇等,向英国政府发出这种“公平而体面的和平”呼吁。 当英国的邱吉尔政府拒绝了德国的建议后,希特勒就在7月16日下令制订代号为“海狮”的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8月1日,希特勒发出关于对英进行海空作战的指令;接着在8、9两个月,德军对英国的海港、城市和工业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轰炸,甚至开始调集准备渡海登陆之用的船舰。但是,希特勒并没有认真实行其攻英计划。这一方面固然主要是由于德国法西斯此时正加紧准备反苏战争,°另一方 65・ ==========第69页========== 、t.行.?:·1省数(海。缘好体:港时5量3: 面也是因为在希特勒看来,海军力量比较薄弱的德国,不仪进攻英伦三岛有-一定困难,而且用武力击溃大英帝国之后,“我们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一些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因此,希特勒在9月17日就下令“无限期地推迟‘海狮?”,并指示继续进行“海狮”的准备工作,“只是为了保持对英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 希特勒这时对英国的“打”,是为了实现其“拉”,妄图迫英同德妥协,共同反苏。下面这两件丑闻,充分反映了德国法西斯集团这种“拉”英共同反苏的反革命设想。一件是1940年秋,希特勒派遣间谍,阴谋绑架正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访问的前英王温莎公爵夫妇,企图借此实现同英国的单独媾和。另一件是1941年5月10日,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赫斯,单独驾驶飞机跳伞降落英国,企图通过同英国的哈密尔顿公爵的私人关系,沟通英德妥协的道路。但是,由于这时德国称霸欧洲和统治世界的野心已充分暴露,世界各国人民包括英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德之间的矛盾又极端尖锐,希特勒迫英妥协的阴谋,无法实现。德英妥协,不仅当时英国难以接受,也是美国所不能容许的。法国投降后,美国眼见德国席卷西欧,重新出现在大西洋上,并加紧向拉丁美洲伸出触角,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希特勒德国的严重威脚,也开始放弃“中立”,积极准备参加对法西斯德国的争霸战争。·当时处于危急中的英国,为了同德国对抗,不得不求助于美国。美国则从其帝国主义利益出发,极力利用英国去对付德国。双方就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走向结成联盟。 ·66里 ==========第70页========== 面对希特勒对英国的一打一拉,罗斯福担心英国向德国屈膝求和,把尚未作好参战准备的美国直接暴露在德军矛头之下,同时又想趁英国困难之机,敲它一笔竹杠,于是就展开了“援英”的活动。1940年6月,邱吉尔因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中丢掉了大批武器装备,急需军火,罗斯福就连岔下令搜索出一批积压在仓库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旧武器,卖给英国。9月,罗斯福又利用英国急需驱逐舰去对付希特勒日益扩大的潜艇战之机,以五十艘陈旧的逾龄驱逐舰,换取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西洋西部英属八个岛上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美国还通过要英国以现款(黄金和外汇)支付来购买美国军火,在1940年下半年的短短儿个月时间内,就把大英帝国的大批黄金储备和外汇,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罗斯福在他的“炉边谈话”中,还给这种大发战争横财的军火生意,加上了“我们要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美名。后来随着美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英国的黄金外汇储备也刮得差不多了,美国国会就在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用以代替过时了的“中立法”。“租借法案”规定:美国总统有权向任何一个国家出售、交换或无偿提供军事物资,只要这个国家被认为是“对于美国的国防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租借法案”成了战时美英同盟的基础。 为了发动反苏战争,希特勒还采取了…系列措施,扩大法西斯侵略集团,进一步侵占和控制巴尔干,加强自己在东南炊的阵地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柏林签 ·67◆ ==========第71页========== 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德意和日本互相承认彼此在欧洲及亚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当缔约一方“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条约第五条还特别声称,条约不是针对苏联的,“毫不影响”各自与苏联现存的关系。希特勒之所以要州上这 一条,是为了掩盖他正在积极准备进攻苏联的备战活动,以收突然袭击的效果;同时希特勒也自认为能轻易地打败苏联,不愿日本来插手分沾利益,竭力鼓励日本南进,把美国牵制在太平祥上。而日本之所以也同意加上这一条,是因为日本已经确定了南进的方针,想要取得希特勒的支持来对美英开战。 同年11月20日,匈牙利霍尔蒂法西斯政权正式参加德、日、意三国轴心军事同盟。霍尔蒂法西斯政权,是在对1919年匈牙利革命实行血醒镇压中建立起来的。它在希特勒上台后,就积极投靠法西斯德国,成为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帮凶,并因此夺得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以后它依靠希特勒和墨案里尼的支持,又从罗马尼亚夺得北德兰斯瓦尼亚地区(四万三千多平方公里)。早在1939年1月,匈牙利霍尔蒂政权就参加了德、日、意的“反共协定”,这时又参加三国军事同盟,成为希特勒德国在东南欧的一条重要走狗。 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盛产石油,并同苏联有儿百公里边界接壤的罗马尼亚,是希特勒为了发动反苏战争而急于要进一步控制的国家。自从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强迫 68・ ==========第72页========== 罗马尼亚签订奴役性经济条约后,就逐步控制了罗马尼亚。1940年3月,罗马尼亚资产阶级政府被迫接受希特勒的“仲裁”,把北德兰斯瓦尼亚地区划归彻牙利,引起了全国性政治危机。9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罗马尼亚法西斯头子安东尼斯库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10月,德国法西斯军队以“教官”的名义,进驻罗马尼亚。11月23日,安东尼斯库前赴柏林,晋见希特勒,签订了参加三国军事同盟的协定,罗马尼亚遂被拴在法西斯德国的战车上。 德国法西斯军队开进罗马尼亚的消息,传到墨索里尼耳朵以后,这位觊觎巴尔干已久的意大利法西斯头子,眼看希特勒不同他商量就独吞了罗马尼亚,感到十分气恼。他对其女婿、意大利外长齐亚诺说:“希特勒总是把既成事实放在我的面前。这次我要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他了。他将从报纸上发现我已经占领了希腊。”于是10月28日,墨索里尼下令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从被其占领的阿尔巴尼亚侵入希腊。希腊军民奋起抵抗,接连打败了意军。 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的反动政府,也宣布参加 三国军事同盟,德国法西斯军队同时进驻保加利亚。 3月25日,南斯拉夫的茨维特科维奇政府在希特勒的胁迫下,签订了参加三国军事同盟的协定。消息传到贝尔格莱德后,南斯拉夫人民奋起反对,成千上万的群众走上街头,高呼“宁死不做奴隶!”“打倒签订协定的卖国贼!”3月27日,茨维特科维奇政府跨台,得到一些高级军宜支持的西莫维奇将军组成了新政府。4月5日,南斯拉失新政府同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69· ==========第73页========== 南斯拉夫人民的革命行动和希腊军民的奋起反抗,打乱了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和部署。加上在地中海的意大利舰队和侵入北非的意大利军队①,也被英国军队所挫败。这就迫使希特勒不得不首先稳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在巴尔干和北非的阵脚,从而把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推迟。 1941年4月6日,德国法西斯依仗其压倒优势的兵力,侵犯南斯拉夫和希腊。希特勒的空军,把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成一片瓦砾。4月13日,德军和它的帮凶匈牙利法西斯军队,占领了贝尔格莱德。4月17日,南斯拉夫军队投降。4月23日,希腊军队也被迫投降。这时,以“援助”希腊为名在雅典登陆的四个狮的英军,慌忙乘船从海上逃走。接着德军又占领了克里特岛。与此同时,希特勒派出的隆美尔兵团,在北非登陆,伙同意大利军队,发起了反攻,很快就把北非的英军赶到埃及去了。 希特勒完全侵占了巴尔干和控制北非之后,便给执行“巴巴罗沙计划”规定了新的日期一1941年6月22日开始。 ①1940年8、9月,意大利军队从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分别向英属索马里和埃及进攻。初期颇为得手。12月英军反攻,翌年3、4月进入利比亚的昔兰尼加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巴。 ±70· ==========第74页========== 三、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 1941年6月22日(星 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 期日)拂晓,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背信弃义进攻苏联。希特勒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秘密调集了一百九十个师,三千五百辆坦克,五千多架飞机,共五百五十万人的兵力,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一千八百多公里苏联国境线上,同时发动进攻。当进攻开始了一个半小时以后,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才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递交声明,说什么因为红军在德国东部边境集中,所以德国政府已决定对苏联开战。 德寇进犯苏联的当天,莫洛托夫代表苏联党和政府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军民动员起来,予侵略者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以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力量,抗击法西斯侵略者,联共(布)党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以斯大林为主席的国防委员会。 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苏联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者,保卫社会主义祖国。8月8日,斯大 ◆71 ==========第75页========== .F,:多·【后:下特填上南多小是"世道造中 林被任命为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党领导下,苏联军民发扬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奋起抗战,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希特勒德国在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仅仅年 十个月,就不宣而战地突然向苏联发动“闪电战”,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不讲信义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什么条约和协定对它都是不管用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尽可能地推迟战争的爆发,争取更多的备战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某些谈判,达成某种协议,是必要的。但是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革命人民就必须保持高度瞥惕,切实做好战备工作,以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突然强加在人民头上的战争。 苏德战争初期,希特勒依靠突然袭击,并利用某些有利的因素,取得暂时的军事上的优势。当时希特勒已经席卷欧洲大陆,侵入非洲,控制了十四个国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德国在西线除了继续同英国进行一些不大的海、空战斗外,已经没有重大的战事,能够倾其全力攻打苏联;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充分动员,并具有在欧洲两年的作战经验。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对于防备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曾经做了不少工作,如加速发展国防工业和东部工业基地的建设,储备粮食、原料和燃料等战略物资,对苏军进行改组和重新装备,加紧西部国防工程的修筑等。但是由于时间短促,这些战备工作没有来得及完成。同时由于对德寇发动突然袭击估计不足,放松了对人民进行预防 ”72" ==========第76页========== 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战备教育,因此,在战争初期,德军暂时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苏联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德军按照“巴巴罗沙计划”,主力分三路进犯:北路沿波罗的海进攻列宁格勒;中路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进攻莫斯科;南路则要攻占基辅、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在战争的头三个星期内,德军深入苏联腹地五百至六百公里,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以及鸟克兰、白俄罗斯等广大地区。狂妄的希特勒得意忘形,认为定能在一个半至两个月内“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竟于7月14日,即入侵苏联后刚满三个星期,发布指令,要德国陆军兵力“在最近之将来大大减少”,军火生产集中在海军舰只和空军飞机方面,以便回过头来打败英美,称霸世界。 这时,整个世界布满了乌云,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不少患着害怕希特勒流行病的人,把法西斯德国的军队看成是“不可战胜的”,悲观地预测苏联失欺的时刻。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在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估计“德国人将会在最少一个月,最多三个月纳打败和完全占领苏联”。英国的参谋部则断言,“莫斯科将在三到六个星期内被占领”。他们认为,“德军一定会象快刀切牛油似地穿过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提到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在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苏联究竟能不能顶住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进攻?苏联人民能不能战胜法西斯主义?这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严重考验,是对苏联人民的严重考验。面对这个严重考验,伟大的苏联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党周,高举列 ·73· ==========第77页========== 宁主义的战斗旗帜,在极端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同法西斯强盗浴血战斗。 一切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都是极端的唯心主义者。他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已的力量,过低地估计革命人民的力量。在希特勒之流看来,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国家是不巩固的,只要他“在门上踢一脚就会倒下来”。他们以为象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只要实行“闪电”战略的德军,依靠坦克和飞机向纵深穿插,红军就会因遭受挫折而丧失抵抗能力,苏联就会发生政治混乱而垮台。但是敌人大大地失算了。他们没有估计到列宁创建的苏联红军的力量,没有估计到革命人民争取胜利的意志,没有估计到在列宁主义旗帜下苏联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虽然由于德国法西斯的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处于不利地位,被迫暂时退却,放弃了一部分领土,但是,苏联红军英勇奋战,在斯大林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导下,菠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严重地打击了德寇。 在德寇主力进攻的中路,在通往莫斯科的要冲地带斯摩棱斯克,从1941年7月中旬开始展开激烈的会战,打了-一个多月。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英勇反击,歼敌二 十五万人,使德寇把进攻哲时停下来。从而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组织防御和准备战略预备队,赢得了所需的时间。在北方,德寇依仗其优势兵力,于7月进迫列宁格勒,8月开始了猛烈的围攻。德国电台向全世界宜布德军即将占领列中格勒,德国报纸还发表了关于任命列宁格勒德军城防司令的消息,甚至准备好了德国汽车自由行驶的通行 ·74o ==========第78页========== 证。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列宁格勒军民,把十月革命摇篮的列宁城,变成了一座攻不破的堡垒。无论是封锁和饥饿,炮击和轰炸,都不能使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屈服。列宁格勒保卫战坚持了九百天(至1944年1月中旬苏军在列宁格勒战线开始大举反攻时为止),使德寇损兵三十万,折将三员,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 在南方,7一9月的基辅保卫战,8一10月的散德萨保卫战,苏联红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都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德寇南方集团军的进攻计划。 在敌占区,广大的苏联人民对法西斯占领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1941年7月18日,联共(布)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德军后方开展斗争的特别决定》,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建立地下党、团组织,建立游击小组和游击队,展开敌后的武装斗争。仅在1941年就有八百多个党的地下市委、区委和地区党的核心组织,领导敌占区人民进行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敌人。 由于苏联军民的英勇斗争,由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经过三个月的战斗,钝挫了德寇进攻的锋芒。希特勒处心积虑,发动突然袭击,安图用“闪电战”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的阴谋破产了。斯大林指出,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撕毁条约,进攻苏联,.虽然使它的军队在短期内处于某种有利的地位,可是它在政治上却输了,它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自己是血腥的侵略者。德国的这种暂时的军事优势,只是偶然因素,而苏联的巨大的 75 ==========第79页========== 章物帝晚餐5来'向重'、“内46忙闭k-:君B:车1g、、四请之并5… :!:5:に* 政治优势,却是重大的长久的因素,因此红军在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胜利必将日益扩大。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 国际反法西斯 联盟的形成 前,欧洲的战争基本上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争夺新 权、争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苏德战争的爆发,使第 二次世界大战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第二次大战的国际形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是根本不同的。毛主席说:“两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和革命力量被社会民主党叛徒们分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则不同,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许多国家革命人民的觉悟程度的提高,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更抑激化,發本主义统治的危机更加深重。为了摆脱危机,德、意、日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首先走上了实行法西斯统治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它]对内取消最后一点的资产阶级民主,建立公开的恐怖统治;对外践踏弱小国家的主权,侵占别国领土,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妄图独霸世界,奴役全球。侵略中国、灭亡阿比西尼亚、干涉西班牙、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事实,·表明了它们的这种威助。这就使德、日、意法西斯集团成了当时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最凶恶敌人,它们的侵咯激起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高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存在着日益增强的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这就是中国人民 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932页。 ·76 ==========第80页========== 和亚洲人民的抗日战争,欧洲和非洲被法西斯侵占的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卫国战争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联成一气,在整个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转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在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第二天,毛主席就在《关于反法西斯的国标统一战线》一文中明确指出: “德国法西斯统治者已子六月二十二日进攻苏联。此种背信弃义的侵略罪行,不仅是反对苏联的,而且也是反对 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的。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对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 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在目前时期,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① 欧洲、亚洲和美洲很多国家的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也先后发表宣言和声明,一致支持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的反法西斯斗争,他们对社会主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致声援,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 七龙盲白 基础。 这时,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英国和美国政府也表示声援和支持苏联进行反对德国的战争。英国统治集 ①《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764页。 、77 ==========第81页========== ·:::いしに、や-i 团眼见希特勒的军队席卷了欧洲,侵入了非洲,威迫英伦 三岛,大英帝国岌岌可危,因此,把苏德战争的爆发,看作是减轻德军对英国压力,以摆脱其困境的大好机会。英国首相邱吉尔在6月22日一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当天,发表广播演说。他说:“在最近二十五年来,没有人比我更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曾说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但是,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先声…因之苏联的危险也就是我们的危险”。美国统治集团则认为,苏德战争的爆发,是削弱同美国争霸世界的最危险对手—一法西斯德国的最好机会。6月3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宣称在美国看来,虽然共产主义“也是不能容忍的”,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希特勒正在拚死努力征服世界,…这是现在最直接涉及我们自己的国防以及我们生活所在的新世界的安全问题”,“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的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 美英都认为,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战争,对牵制德国的力量,打击它们的主要危险敌手,是有好处的:同时它们估计,苏联在对德战争中最多只能支持两三个月,因而必须给以苏联一定的援助,借以延长苏德战争的时间,更多地消耗德国。邱吉尔在6月22日的广播演说中表示,英国将对苏联提供它“所能给予的援助”。6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声明:“美国决于可能范围以内,全力援助苏联”,宣布僻除在苏芬战争期间实行冻结的四千万美元苏联存款,让苏联能在美国购买物资。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正确地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采78 ==========第82页========== 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同英美以及其他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签订了“关于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之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支援和不单独对德国停战或媾和。接着,7月18日和30日,苏联在伦敦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先后签订了在反对法西斯德国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恢复了苏波关系,并决定在苏联境内分别组织捷克军队和波兰军队,参加对德战争。 随着德、日、意法西斯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苏德战争的爆发,世界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重新安排它们的全球战略部署。因此,1941年8月9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的沃根基海湾的军舰上,举行了会谈,即“大西洋会议”。在会谈中,美国利用大英帝国穷极潦倒之机,打着“贸易自由”、“机会均等”的旗号,极力瓦解这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夺取其势力范围。罗斯福喇嘲笑英国的殖民主义政策是“十八世纪的方法”,鼓吹采取“二十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经济协定,使“大家都能有扩张的机会”;要求“市场必须开放,给各国作健康的竞争”。罗斯福全面勾划了一个美国称霸世界的新殖民主义纲领,要把亚、非、拉统统变成美国的“自由”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邱吉尔则指责罗斯福“是在想法子毁灭我们的大英帝国”,叫嚷“使英国伟大的那些贸易必须继续”。但是,当时英国要依赖美国的援助,因面邱吉尔不得不接受按照美国的条件和方式定下的纲领。 ·79 ==========第83页========== rmn花扫心吗多冷洲女师:神i粥些4女:3沙试阿更意净解家::子生:r现: 在大西洋会议上,关于对苏联的政策占着重要地位,因为当时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德国的主要的战场,对于战争的整个进程有着决定性影响。早在会议前,罗斯福为了摸摸苏联的“底”,就派他的亲信幕僚霍布金斯,以总统特使身分前往莫斯科,“以确实获悉:俄国能否经久维持作战”。斯大林同霍布金斯进行了会谈。经过这次访问,霍布金斯得出了苏联能够继续抵抗德国的结论。他认为,“给予俄国的大批援助是一种有利的投资”,它可以更多地削弱德国,为美国将来争夺世界霸权赢得有利的时机。因此,根据霍布金斯的报告,在大西洋会议上美英决定以武器供应苏联,并由罗斯福和邱吉尔联名致函斯大林,建议在漠斯科举行 一次三国会议,商讨有关援苏的问题。 大西洋会议最后在8月14日发表了罗斯福和邱吉尔共同宣,即“大西洋宪章”。宜言宜布:放弃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的主权;努力促使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的机会均等;促进所有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公海自由;放弃使用武力和解除侵略者武装等八项原则。当时,面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罗斯福和邱吉尔不得不在“大西洋宪章”中列举了一系列“民主”、“自由”、“和平”的原则,以掩饰美英在战争中的帝国主义目的,争夺人心,对付德、日、意法西斯集团。而苏联则为了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集中力量打击最危险的敌人 一法西斯德国,遂于9月24日发表声明,表示基本同意这个宪章的原则,以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80 ==========第84页========== 6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苏联代表团团长是莫洛托夫,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哈里曼,英国代表团团长是比维布鲁克。斯大林也直接参加了会谈。会议经过斗争,终于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和军用物资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11月美国正式决定把租借法案扩大应用于苏联),宣告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 美国和英国之参加反法西斯联盟,并没有改变其帝国主义本性的一丝一毫。美国不仅继续推行其争霸世界的总政策,而且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罗斯福把这场战争看成是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大好时机。他说:现在“美国是在世界乱局中足以建立和平的唯一的强国”,“美国将必须领导”。至于邱吉尔,虽然穷途潦倒,不得不求掇于美国,但仍不甘心于大英帝国的衰落,叫嚷他之出任英王首相,“并不是来主持大英帝国的分解的”,他极力要保持其殖民帝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和英国虽然摆出一副反对法西斯复略和援助苏联的姿态,实际上却是千方百计利用苏联的力量去打败自己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意、日,同时又使苏联受到严重创伤,最后任由它们来摆布。邱吉尔对他的亲信说:“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而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罗斯福则对他的儿子说:“你可以把它(战争一引者)比做一场英国式的足球赛,我们就好象预备队员,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也可以说是第一队的队员…在球赛进行到先锋 ·81 ==========第85页========== 以发4yL,·“i:…心3填…4·眼专t率,色6a睛高对dw 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作最后的一着,以决定全局的胜利。” 至于罗斯福曾一再赌咒发誓要给予苏联的所谓“援助”,其实际的数量是寥寥无儿的。直到1941年底,苏联根据租借法案得到的供应,只有五十万美元,占美国同期按租借法案对外全部供应的千分之一。用罗斯福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使苏联人说“他们不能在这里得到任何援助与支持”,“为此必须给俄国以‘象征性'的供给”。而且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援助”,美英政府还采取一拖二扣的办法,制造层出不穷的借口,要挟讹诈,诱迫苏联交出主权:让美英军队进驻高加索,按六比四成立美苏混合空军,在苏联领土上修建美国空军基地,视察苏联军事设施,提供苏联国防工业情报等等。这些无理要求都被苏联政府严正拒绝了。显然,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援”苏,是妄图控制苏联,使战争按美国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手段。难怪罗斯福自己也供认,“租借物资是在俄国战场上替美国服务的”。总之,隔岸观火,从中渔利;假手他人,火中取栗;趁机而起,争霸世界,这就是美国和英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所推行的帝国主义政策。 1941年秋天,由于苏 莫斯科战役 联军民的坚决抵抗,德国 wnununnvnunu 法西斯军队遭到巨大损 失,希特勒的一个半到两个月内“消灭”苏联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德军统帅部被迫缩小进攻面。9月,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莫斯科方向,重新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攻 ·82、 ==========第86页========== 占莫斯科来赢得战争。 1941年9月30日-10月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了苏德战场上的百分之三十八的步兵和百分之六十四的坦克,共五十三个步兵师,十四个坦克师和八个摩托化师,对莫斯科方向发动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同时北部和南部的德军也发起攻击,妄图攻占列宁格勒和顿巴斯,打开通向高加索油田的道路。希特勒严令德军必须在0月12日攻占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指示德国各报于10月12日这一天留下头版的地方,以便登载“特别重要的消息”。 英勇的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了。苏联各族人民都动员起来,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党中央领导下,全力保卫首都莫斯科。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保卫首都的特别决议。莫斯科宣布戒严,部分中央机关、重要企业、高等学校和外交使团,暂时辙退到古比雪夫。首都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十二个民兵师,开赴前线。另外各区还成立了志愿的共产主义工人营。全市有五十多万人参加伽建筑防御工事。全国人民都大力支接莫斯科,从伏尔加送来了弹药,从乌拉尔运来了坦克和大炮,从西伯利亚送来了补充的部队和粮食。 1941年I1月6日,尽管莫斯科近郊进行着剧烈战斗, 法西斯飞机日夜不停的空袭,英雄的苏联人民仍然在莫斯科地下铁道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上,举行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的庆祝大会。第二天,1月7日,在红场上依然举行了阅兵式。苏联各族人民的伟大领柚 *83 ==========第87页========== 斯大林,在庆祝大会上,和阅兵式上发表了演说。他代表全体苏联人民发出了充满胜利信心的口号:“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一一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数十万红军战士,迈着坚定、沉着的步伐,通过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投入了保卫莫斯科的战斗。 冬天快要来临了。有些地方已经下雪。妄图用“闪电战”消灭苏联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没有作好冬季作战的准备。他们深入苏联国土,远离自己的主要基地,交通线拉得很长,运输队遭到游击队的不断伏击,被拖得精疲力尽。疯狂的希特勒为了夺取莫斯科,不顾一切,调集兵力,补充伤亡惨重的师团,于11月15日向莫斯科发动了新的进攻。希特勒给那些饥饿受冻的德国士兵下令,要在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答应到那时他们可以“住上暖房”,吃上面包”。 战斗在莫斯科郊区激烈地进行。到了风雪交帅、气温持续在零下的11月底,德军从北、南、西三面推进到离莫斯科市中心只有二十公里的地方。躲在东普鲁士德军大本营一“狼穴”里的希特勒,反复地端详着地图,对他的将军们叫嚷:“最后再用一点力,就要胜利啦”。负责指挥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冯·包克,把他的预备队中的最后 一个营也投了进去。12月2日,德军的一个侦察营突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已经在望。但是敌人攻占莫斯科的企图再次被粉碎了。苏联红军一面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一面不断以强有力的反冲锋消耗着敌人。12月5日,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四百公里的半圆形阵地 ”84 ==========第88页========== 上,被迫全线停止了进攻。冯·包克打电话向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说,他的军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苏联军民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潘菲洛夫近卫师的二十八名战士,在政治指导员克洛契科夫的率领下,据守在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连续击退了敌人五十多辆坦克的多次冲锋。英雄们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了,但他们在增援部队赶到以前一直坚守住阵地。年青的女英雄卓娅,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位十年级的学生,女共青团员,在敌人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向团区委递交了志愿上前线的申请书。她被派到敌占区,化名丹娘,参加游击队进行战斗。在一个严寒漆黑的夜晚,卓娅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法西斯匪徒抓住了。敌人用骇人听闻的毒刑拷打她,但勇敢的姑娘没有吐露只字。当绞索已经套在她的脖子上时,卓娅仍然以豪迈的革命气概,号召被敌人赶到刑场来的农民群众起来消灭法西斯。她高呼:“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斯大林一定要来的!”是的,“斯大林在莫斯科!斯大林不许德军进入莫斯科!”这就是当时苏联《真理报》上刊登的一句鼓舞人心的革命口号。在德寇兵临城下的整个最艰苦最危急的时刻里,斯大林一直坚持在莫斯科,坚定果断地领导和组织了整个战役。 1941年12月6日,按照斯大林的命令,苏联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德国法西斯军队丢盔弃甲,狼狈撤退;整师整师的部队被包围和被打得四分五裂。一些德军的高级将领,如中央集团军司令冯·包克,煊赫一时的坦克部队 ·85· ==========第89页========== .g上之3◆.1·以w:绿0-,3家,t,.。牛:2一米。鲁2曹.、。探4事5· .:·心2,行-飞t边专年F湘ya有客琳1特:下甲R机行wpw 司令霍普纳,号称“现代化装甲战之父”的古德里安,以至陆军总司令冯·勃鲁齐区,都相继被希特勒辙职,成了德军溃败的替罪羊。12月19日,希特勒自已充任德军总司令。但是,尽管他一再下令德军“要死守住每一个居民点,绝不许后退一步”,仍然阻挡不住红军的攻势。到1942年2月底,德军被迫从莫斯科近郊向西遗退了一百五十到三百公里,损失五十多万人,一千三百辆坦克,二千五百门火炮,一万 五千多辆汽车和大量其他装备。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不得不承认:“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法西斯德国的军事战略,是以“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为基础的所谓“闪电战”。历史证明,一切帝国主义役略者由于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他们脱离人民,同人民对立,失道寡助,所以总是妄图依靠其暂时较强的军事机器,利用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发动突然袭击,速俄速决,以达到自己的帝国主义侵略目的。希特勒的“闪电战”,正是这种帝国主义军事战略的一个典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由于西欧国家或者迷恋于把祸水引向东方的慕尼黑政策,如英法,或者寄希望于一两个大国的保护,如波兰,在德国法西斯的进攻面前解除了武装,因而使希特勒的“闪电战”一时得逞,横扫欧洲,煊赫一时,出现所谓“德军无敌”的神话。但是,依靠“闪电”战略,啸声炸弹,装甲坦克,被吹嘘为“无敌”的法西斯侵略军,一到进攻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就再也威风不起来了。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使希特勒的“闪电战”彻底破产的,不是因为当时苏联有比希特勒更多更厉 ·86 ==========第90页========== 害的飞机和坦克,也不是因为泥泞的道路和严寒的冰雪使德军机械化兵团瘫痪,而是因为碰到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不惜牺牲一切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斯大林在1942年2月23日的《国防人民委员命令》中,正确地指出:“红军的力量首先在于,它进行的不是侵略的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保卫祖国的解放的正义战争。…正因为这样,卫国战争使我们产生成千上万为祖国自由而誓死奋斗的男女英雄。”德国上兵“被强迫去打仗是为了掠夺和压迫别国人民。德国士兵没有那种能鼓舞他们和使他们引以自豪的崇高的和高尚的战争目的。…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弱点也就在于此。” 7、 ==========第91页========== 四、太平洋战争和亚洲人民的抗日战争 毛主席在1938年5月 远东燕尼黑阴 写的《论持久战》一文中, 谋及其破产 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日 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群盘,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日本打了中国之后,如果中国的抗战还没有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日本还有足够力量的话,它一定还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亚,甚或两处都打。欧洲战争一起来,它就会千这一手;日本统治者的如意算盘是打得非常之大的。”①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很大,但力量不足。在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打击下,它的“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破产了。从1938年冬起,日军被迫把战略进攻停了下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潭中,不得不改变其侵略方针。1938年11月,日本声称放弃其“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相继发表“期望”蒋介石政府参加“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以及所谓“调整日华邦交”的近卫三原则(“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对 ①《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476、477页。 ·8· ==========第92页========== 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同时它把主要进攻矛头指向坚持抗战的主力一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妄图解决“中国率变”,从侵华战争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这时,德意同英美在欧洲的争夺正急刷尖锐化。英美帝国主义穷于应付欧洲局势,在亚洲仍然企图通过舾性中国来缓和同日本的矛盾,并竭力把日本这股祸水,泼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于是,美、英、日帝国主义之间,从1938年冬到1941年冬,围绕着中国问题,进一步展开了争夺和勾结,妄想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 1939年2月,在英美的报刊上充斥着召开所谓国际会议解决中日战争的论调,英美政府则暗中加紧策划“太平洋会议”,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议和”。以蒋介石为头子的中国反动派,适应英、美帝国主义的需要,也加紧进行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积极准备投降的活动。1939年6月,毛主席发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太平洋会议,就是东方慕尼黑,就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捷克。”①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揭露和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所谓太平祥会议没有出笼就破产了。 1939年夏,欧洲战云密布,英国为了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加紧在远东同日本妥协。英国政府多次声称,准备承认长江以北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39年7月15日,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奉命同日本外相有田,在东京开始英日谈判。在日本的压力下,英国同意了日本的全部要求。7月24日,签订了“英日协定”,即“有田-克莱琪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英 ①《反对投降活动》,%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636页。 ·89· ==========第93页========== 。了,:·,·,片,:多3、54儒7康4种妆建,,时s重中4倒4学4 国政府承认日寇“在中国造成的实际局势”,承认日本在华军队“有特殊的需要”,英国不干涉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动等等。美国对英日谈判中的反苏方针,是极力支持的,但对协定明确规定日本在中国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表示不满,因而于7月26日宣布废除将在六个月以后满期的1911年签订的“美日商约”。美国的这一行动,-一方面是向英国表示,不得用损害美国的利益来向日本作过多的让步,另一方面也是向日本施加压力,警告日本不得侵犯美国的在华权益。在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紧锣密鼓声中,日本加紧同德、意缔结反苏军事同盟的谈判,并多次发动北犯苏联的试探性进攻。1938年7一8月间,日本军阀在中苏边境挑起了哈桑湖事件(张鼓峰事件)。1939年5-8月,日本军阀在中蒙边境再次挑起诺门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苏联和蒙古军民给日寇以迎头痛击;接着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又打击了日本同德意结盟,两面夹击苏联的阴谋。于是日本不得不暂时停止北犯苏联,中断了同德意就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抗议德国违反三国“防共协定”的秘密条款。泥足陷在中国战场的日本,此时更加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也进一步激化了。在1939年1月,接替近卫的平沼内阁宣布垮台,继任的阿部内阁是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妥协的产物。 1939年9.月初欧战全面爆发后,阿部内阁举棋不定,曾发表声明:“帝国不拟参与这次欧洲战争”,“致力解决中国事变”。围绕中国问题,日本既与英美对立,又企图同英美搞“协调”外交。可是,随着希特勒对西欧国家发动“闪电战”。90· ==========第94页========== 所取得的暂时胜利,日本法西斯进一步扩大侵略的野心重新受到鼓励。法国的败降,英国的困守英伦三岛,又给早已垂涎于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的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向南扩张,抢夺英、法、荷等老牌殖民帝国势力范围的大好时机。于是在日本的军部和政府中,疯狂叫嚣扩大战争之声再起。1940年6月,得到军部支持的一些法西斯组织,如什么“贯彻圣战议员联盟”之类,举行了一个所谓“国民时局恳谈会”,通过一项充分表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野心的声明,要求:(1)坚决抛弃不参与世界大战的方针,同德意一起共同建设“新世界”;(2)从整个亚洲驱逐维持现状国家的残余势力;(3)由“亚洲人”掌握亚洲的全部资源。也就是完全排斥美英,由日本独霸亚洲。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曾在1937年6月至1939年1月主持内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近卫文磨,再次出面组阁。曾任关东军宪兵参谋长和司令官、侵华有“功”的军国主义头子东条英机,被选定担任陆军大臣。1940年7月,近卫同东条以及松冈洋右(外务大臣)、吉田善吾(海军大臣)等 三人,在其寓所荻外庄举行秘密会议以后,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和完成“国防国家新体制”为口号,组成了第二次近卫内阁。接着,新内阁与大本营又连续举行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处理时局纲要”,决定以南进为对外侵略的主要战略方向,加紧同德意结成军事同盟,作好同英美开战的充分推备,“寻求良机,行使武力”,以独霸亚洲和太平洋;为了避免南北两面作战,要求“大大调整日苏关系”;对内则加强法西斯统治,推行以天皇为中心、统制 ·914 ==========第95页========== 全国一切政治和经济的“新体制”运动,建成所谓“国防国家”,以准备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8月1日,日本新任外相松冈公开提出了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把侵略中国的“东亚共荣圈”推广到整个西南太平洋,把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广大地区,统统划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范围的“圈”内。 就在松冈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的同一天,日本政府向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提出最后通牒,迫使维希政权于8月25日签订了“关于法属印度支那问题原则协定”。维希政权承认“日本在远东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优越权益”,并同意向日本提供军事上的便利条件。9月22日,日本又迫使法属印度支那当局签订了“印度支那军事协定”,法国同意日本占领越南北部三个机场和驻扎六千名军队。第二天,日本军队不顾法日协定,突然袭击法军,迅速攻占越南北部的谅山、同登,日军就这样侵占了印度支那北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东南亚的土地。 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矛头是针对美国的。日本同美英的对立更加尖锐了。列宁早在1920年就指出:“有关太平洋及其沿岸的全部外交史、经济史、贸易史都十分青定地指出,这种冲突日益加剧,使英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①日本傻入印度支那,是它控制整个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第一步。这就不仅直接威脚着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以及美国从东南亚获取战略原料如橡胶、锡等的来源,而且威胁着美国在太平 ①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B1卷,第42页。 ·92· ==========第96页========== 洋上的战略地位,在德国已经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情况下,如果日本控制了西南太平祥,那时轴心国“当能以海空军攻击西半球的交通线、商业和生命”,美国将“被迫在本土作战”。因此,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北部,立刻引起美英的反应。1940年9月25日,美国决定增加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贷款,26日,又发表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铁和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的声明。10月,英国政府也宣布把关闭了儿个月的滇缅路,重新开放。 但是,美国并不愿在亚洲同日本马上发生军事冲突,因为当时美德在欧洲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在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上,已经席卷了西欧大陆的法西斯德国,是头号的敌人。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德国,避免出现两大洋同时作战的局面,争取进一步扩军备战的时间,美国统治集团仍然希望靠柄牲中国和亚洲其他弱小国家的利益,同日本帝国主义达成妥协,共同瓜分亚洲,并拆散日、德、意三国同盟,把日本的侵略矛头转向北方。日本帝国主义也急于拔出陷在中国的泥足,企图利用日美谈判,诱使美国向蒋介石劝降。同时,日本也想利用谈判来掩盖它对美战争的备战活动。这样,新的慕尼黑阴谋又在日美之间重新展开了。1940年底,日美之间开始秘密的“私人交涉”。美国方面先是由一个名叫德劳特的美国天主教神甫出面,通过一个日本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与日本军部取得联系,提交了一份由美国人起草的书面“建议”。这个书面“建议”提出了所谓“远东门罗主义”,主张把欧洲势力从远东排除出去,使远东成为日美两国共同分享的势力范围。 93· ==========第97页========== ·4···は:だ 1941年4月,美国国务卿赫尔与日本新任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在华盛顿正式开始了政府间的谈判。在谈判中,赫尔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声明,即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千涉他国内政;商务贸易机会均等;不改变太平洋现状。这里,不乏用来掩盖美国的帝国主义面目的漂亮话,而其实质是维护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既得的殖民利益,不许日本独霸。4月16日,日美“私人交涉”的双方,拟定了一个得到赫尔同意的“日美谅解方案”,实际上成了美国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美国承认“满洲国”,让日本把东北从中国割裂出去;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合并,使之成为日美两国共同的傀偶;恢复“门户开放”政策,美日共同掠夺中国;美国保证日本获得石油、橡胶、锡等战略物资和贷款。在会谈中,美国甚至暗示可以与日本缔结反共同盟,在未来的反苏战争中给日本以援助。交换条件是,日本退出德、意、日三国同盟,从中国辙军和保证不向东南亚实行武力扩张。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远东慕尼黑”方案。但是,这时一心实行南进以称霸亚洲的日本帝国主义,却另有打算。它一方面同美国进行远东慕尼黑新阴谋的谈判,另一方面测进一步加强德、意、日军事同盟,调整对苏关系,以哲时稳定北方。1941年3月下旬,外相松冈赴欧洲访问,经莫斯科抵达柏林,同希特勒及里宾特洛甫举行了会谈。德日两个法西斯强盗,各有自己的一套侵略打算,互杯鬼胎。这时德国正在移密加紧准备进攻苏联。陶醉于“闪击”西欧成功的希特勒,深信德军在当年夏天就能消灭俄国,不愿日本插手以分享胜利果实,下令不让日本人得知,94. ==========第98页========== “巴巴罗沙计划”。德国害怕美日达成妥协,极力促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主要是进攻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企图以此牵制英美的力量,使德军能够集中全力发动反苏战争。但是希特勒当时又不愿意过份“刺激”美厨人,致使过早地同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打算消灭苏联后再回过头来进攻美国。日本则企图依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为后盾,暂时稳定北方,加强同美国对抗的地位,并在南进时一旦发生日美冲突,能立即得到德国的全力支持。双方就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勾结起来。松冈向德国许诺日本将进攻新加坡,希特勒则保证“一旦日美两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参战”。 4月13日,松冈从德国返回日本途中,再次经过莫斯科,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维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如果缔约一方同第三国发生战争,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暂时维持了日苏之间的和平关系。 松冈访问欧洲返国后,日本政府就在5月12日对“日美谅解方案”作出了答复,即所谓“松冈修正案”。这个方案坚持日本独霸中国,要美国承认所谓“近卫对华三原则”;要美国迫蒋介石政府求和,但又不得干涉中日媾和条件;日本还坚持德、意、日军事同盟,保留在太平洋上使用武力的权利等等。因此,赫尔在收到日本的这个方案时,不得不悲伤地表示,对于实现美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这套文件带来极少希望”,因为它实际是主张…由日本控制这个地区人口和财富十分之九的区域,毫不顾及其他国家的权益”。虽 95・ ==========第99页========== .·.…し。:イ·リ:。学。。。・き。。:・」ので·:。:w 然如此,为了不让美国苦心经营多时的日美谈判、这个实现远东慕尼黑阴谋的“唯一真正机会整个放弃”,罗斯福政府还是决定同意以日本方案为基豳,继续进行谈判。 在这种国际法西斯势力一时嚣张,远东慕尼黑新阴谋加紧酝酿的形势下,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1940年秋冬起,又加紧了反共投降活动。1941年1月,蒋介石反动派策动围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掀起了新的反共高潮。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打退了反共高潮,打击了国内的投降活动,同时也揭露了国际帝国主义的远东慕尼黑新阴谋。1941年5月25日,毛主席在《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中指出:“日美妥协,牺性中国,造成反共、反苏局面的东方慕尼黑的新阴谋,正在日美蒋之间酝酿普。我们必须揭穿它,反对它。”①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美日争霸亚洲矛盾的尖锐,这次远东慕幕尼黑的阴谋仍然没有能够实现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再次出现南进和北进之争。相信德军“闪电战”将很快打败苏联的日军参谋部和松冈外相等人,主张同德国呼应,立刻发动反苏战争,以夺取西伯利亚,同希特勒瓜分苏联。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主要的陆军兵力陷在中国战场,战略资源也不充足,因此近卫首相、海军部以及陆军部的一些人,坚持先夺取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然后再伺机北犯苏联。经过内阁和大本营连日召开的会议讨论后,在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 ①《揭破远东基尼黑的阴谋》,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762页。 ,96 ==========第100页========== “适应形势演变帝国国策纲要”,决定“不论世界形势如何转变,帝国将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坚持独霸亚洲和太平洋;决定“继续向南方的扩展”,“为达成此项目的,不辞对英美一战”;对于德苏战争,决定暂时不参加,“而在秘密中进行对苏军事准备”,“如果德苏战争的发展对帝国有利时,即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这次“御前会议”是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的一步。此后,日本就加紧南进的步伐,日美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7月23日,日本政府同法属印度支那当局签订“法日共同防守法属印度支那议定书”。当议定书一公布,美国立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把菲律宾军队置于美军的指挥下。英国也同时宣布“冻结”日本在英属殖民地的资金,废除1911年的英日商约、1934年的印日商约和1937年的缅日商约。接着,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宣布,停止履行1940年11月签订的向日本供应一百八十万吨石油的协定。7月29日,日本军队进驻印度支那南部。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马上发表声明,指责日军这一行动,威胁着美属菲律宾的安全和美国在东南亚的权益。8月1日,罗斯福政府宣布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除棉花以外)。日美谈判陷于决裂的边缘。 1941年9月6日,日本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美开战,并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推备。在此以前的9月1日,日本海军部已经命令全军完成战时编制,并在9月10一13日进行了“图上演习”。陆军部也在9月18日下令作好开战准备,并以“关东军特别演习”的名义,把关东军的 ◆97 ==========第101页========== 部分兵力调到中国南部地区和台湾省以及印度支那。 为了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儒要,10月18日,东条英机取代近卫文磨组织内阁。东条本人同时兼任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建立了东条独裁体制。 11月5日,经过东条内阁的讨论,“御前会议”决定把对美开战的日期定在12月初,同时为了欺骗舆论,利用谈判掩护军事的突然袭击,决定继续日美谈判。第二天,日本政府就特地增派前驻德大使来栖赴美,“协助”野村同美国进行谈判,作出推备同美国妥协的姿态。与此同时,日本军部則对联合舰队下达了作战命令,确定在12月8日清晨偷袭美国在太平祥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陆军也下令南方军和南海支队完成作战编制,作好攻取南方要地的准备。 1941年11月17日,野村和新抵华盛顿的来栖,在美国国务院同赫尔谈判。20日,向赫尔面交了日本政府的所谓“和谈新建议”。与此同时,日本陆军发出了关于“摧毁美国、英国以及荷兰在东南亚主要根据地”的命令。日本的南方军分别向印度支那、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以及小笠原群岛等地集纬。担任偷袭珍珠港任务的海军部队,也分别向择捉岛的单冠湾集中待命。 这时,美国虽然一再得到关于日本可能对美发动突然袭击的种种情报,可是罗斯福改府实现远东慕尼黑之心不死,仍然继续同日本进行谈判。11月26日,赫尔向野村和来栖面交了一份“十点和平解决方案”,即所谓“赫尔备忘录”。其中包括要求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兵,这无异是与虎谋皮。就在这一天,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海军机动部队, ==========第102页========== 开始向夏威夷群岛进发。 日美谈判这出戏,演到它的最后一幕了。1941年12月6日,日本政府把一份答复“赫尔备忘录”的很长的复照,分成十四段断断续续地拍发给野村,并命令他在12月7日(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即日军攻击珍珠港前的一刻钟,把这个宣布继续谈判“也无法达到妥协”的复照交给美国政府。但是由于译电的耽误,野村和来栖延迟到12月7日下午2时零5分才到达美国务院,这时日军飞机对珍珠港的攻击已进行了45分钟。早已破译了日本密电码的美国政府,也同时知道了日本复照的内容。感到日美冲突在即的罗斯福,企图作“最后的努力”,连忙在12月6日晚上,用个人名义直接给日本天皇打了一·封电报,请他一同寻求“驱散乌云的办法”。可是,这时对准美国的日本军国主义之箭,已经离弦了。玩弄慕尼黑阴谋的罗斯福,终于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1941年,夏威夷时间: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开始 12月7日,星期日,早晨7时50分(华盛顿时间:12 月7日,星期日,下午1时20分;东京时间:12月8日,星期一,早晨3时20分),日本海军航空兵和潜艇开始对珍珠港实行突然袭击。日本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从停泊在距离珍珠港二百三十海浬的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分两批向夏威夷的珍珠港袭击。第一批一百八十三架,·首先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军重型舰只和陆上的飞机场,进行猛烈的袭击。一小时以后,第二批六十七架日机参加攻击。 ·99.0 ==========第103页========== く,사:부·6:·V:· ::や 日本偷袭珍珠港,炸毁美太平洋舰队的主要舰只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祥中心的战略要冲,瓦胡岛上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当日本进行偷袭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舰,除了两支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特遣舰队以外,都停泊在港内。结果美国的战斗舰八艘,巡洋舰七艘,全部被炸沉或炸伤,此外还被炸毁驱逐舰和其他辅助舰只八艘,死伤官兵达三千七百人,停在机场上的三百多架飞机被炸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儿乎全军覆没。日本只损失飞机二十八架,大型潜艇一艘,特攻潜艇五艘。日军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后,没有进行第三次攻击就返航了。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是帝国主义的反革命两手,使用外交谈判掩护军事上突然袭击的一个典型。精心策划这一偷袭计划的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他在1941年1月7日提出这个建议,并在4月完成了突袭作战计划,然后提交海军军令部保存。10月19.日,海军军令 ·100 ==========第104页========== 部决定采用山本的方案。当时,美日海军作战舰艇的比数是十比七点五,美国占优势。航空兵大致相等。但由于日本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日本军部估计,到作战的第二年以后,美国显然将占极大的优势。因此,日本军部的战略是采取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一开始就摧毁美国海军的主要舰只;同时,陆军则在马来半岛实行登陆,攻占英国在远东的主要军事基地新加坡,迅速突破美、英、荷在西南太平洋的防线,夺取富有资源的东南亚地区。 日本偷袭珍珠港,完全出乎罗斯福政府意料之外。当时美国统治集团虽然认为日美冲突不可避免,也知道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开动全部战争机器,准备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突然袭击,扩大侵略战争。但是,他们一则被远东慕尼黑阴谋的幻想蒙住了眼睛;二则总认为日本必然首先进攻英国与荷兰的殖民地,不敢贸然首先进攻美国。美国的报纸曾一再宣称,太平洋海面辽阔,珍珠港距离日本六千公里,“在日本舰队有效射程之外”。直到12月1日,感到日美战争日益迫近的罗斯福,下令太平洋舰队戒备的,也只是南中国海和暹逻湾,没有包括中部太平洋地区,更没有想到珍珠港。整个美军参谋部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都十分麻痹大意。结果,当日军飞机在星期日拂晓袭击珍珠港时,基地的萱卫部队刚刚起床,军舰上很大一部分水兵上岸休假,美国太平祥舰队司令和夏威夷防区陆军司令正在玩高尔夫球,在珍珠港基地情报中心值班的美国军官,得到雷达中发现大批机群向珍珠港飞来的报告时,也认为是自己飞机的演习。日本飞机已经飞到头顶,正要奏乐升旗的美国士兵还向“自已 101· ==========第105页========== 。,。,1心多,小.·y五51-生51.,,6,以,5占…再重::…:有, .it4峰徽条,…培中:t情g特标*多1暗特师 的”飞机挥手致意。当珍珠港成了一片火海的时候,才听到稀稀落落的高射炮声。 日军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2月8日,日本对美英宣战。12月11日,德意对美国宣战,匈、罗、保和斯洛伐克等仆从国也对美宣战。12月8日,美国国会决议对日本宣战。同一天,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多之后,才追随美英政府,在12月9日正式对日本宣战。第二天,国民党政府还对德意两国宣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日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古巴、巴拿马等二十多个国家。 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出动了二十一个师团的陆军,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各岛屿发动进攻。进攻的重点放在马来亚和菲律宾,并准备随着战局的进展,再进攻缅甸与印度尼西亚。 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进攻,是以登陆作战和空军轰炸同时进行的。12月8日拂晓前,日军先遣兵团,在马来半岛东岸登陆。10日,由新加坡出动北上阻击日军的英国远东舰队的主力舰“威尔斯亲王号”和4却敌号”,被日本空军炸沉。1942年2月初,日军从陆上和海上同时对新加坡发动攻击。十万英国守军,只作了短皙的抵抗就崩费了。2月15日,英军投降?日军至此完全占领了新加坡和马来亚,控制了印度洋和太平祥的通道。与此同时日军控制了泰国,不久又攻占了缅甸的主要地区。日本海军也进入了印度洋,接着袭击了锡兰和孟加拉湾,给英属印度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02· ==========第106页========== 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是先用空军轰炸,继而于12月10日在月宋岛登陆。1942年1月2日,日军攻占马尼拉,美菲联军退守八打雁半岛。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从马尼拉逃出后,躲进八打雁半岛要塞,后又逃往澳大利亚。5月7日,日军占领柯助吉多尔要塞,菲律宾全部沦陷。 与此同时,日军在1941年12月相继占领关岛、威克岛、香港,并在婆罗洲登陆。1942年1月,日军又先后占领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等西南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接着日军攻占苏门答腊,登陆爪哇本岛,占领巴达维亚(雅加达),3月9日荷兰军队投降,印尼完全被日军所控制。 这样,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和西南太平祥的广大区域,控制了这一区域的一亿五于万人口和三百八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同先前侵占的中国领土和朝鲜、印度支那,则面积共达七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五亿左右,在北起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长达万里的战线上,与美国展开厮杀。 日本帝国主义依靠突然袭击,利用美英的力量被牵制在欧洲和大西洋的机会,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取得了迅速的军事胜利。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手伸得太长了它每侵略 一个地方,就把一条新的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战线的延长,兵力的分散,暴露了它的脆弱性,各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牵制和消灭了它的大量有生力量。1942年6月,日本联合舰队出动全部主力计有舰艇三百五艘,飞机一千架,官兵十万人,进攻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另一重要基地一中 号108 ==========第107页========== 途岛,遭到失败以后,日军在太平洋上就丧失了主动权。 w.w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亚洲各国人民的 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 抗日武装斗争 亚洲各国人民,纷纷拿起 武器,先后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武装斗争,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朝鲜人民,自十九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之后,就不断掀起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不久,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首先建立了第一支朝鲜人的游击队,活跃在我国东北朝鲜族聚居的间岛地区(即今延边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并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组织了人民政权,实行了土地革命。1934年,游击队发展成朝鲜人民革命军,同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并肩战斗影到处破坏敌人的铁路、桥粱,炸毁敌人的军用列车,烧毁敌人的军火仓库,歼灭分散的敌军,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扩大抗日力量,发动国内外广大朝鲜人民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斗争,1935年5月,金日成组织了朝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一“祖国光复会”,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广泛地团结了朝鲜的工人、农民、学生和-一部分工商业者,参加“祖国光复会”的会员很快就达到二十万人。 1936年8月,金日成又在我国东北开辟了长白山根据地,使朝鲜人民革命军的活动更靠近朝鲜国境,有利于加强对国内抗日斗争的领导。1937年6月4日,金日成率领一支部队,越过中朝国境发动对普天堡的袭击,全歼日本守军, ·104• ==========第108页========== 大大鼓舞了朝鲜国内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斗志。这次战斗之后,朝鲜人民革命军发表了“告朝鲜同胞书”,号召朝鲜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围,用各种斗争支持我军的游击战争,为早日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强盗的统治,建立真正的朝鲜人民政府而奋斗”。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朝鲜人民锨起了抗日斗争高潮。从1937年到1939年期间,朝鲜人,民革命军进行了三千九百多次大小战斗,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共约三万多人,缴获敌人枪械三万多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强了对朝鲜和我国东北的控制,调集了二十多万军队进行“扫荡”,向我东北抗日联军和朝鲜人民革命军发动多次“围剿”,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艰苦的岁月。朝鲜人民革命军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坚持斗争,深入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活动,同我东北抗日联军一起,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中朝边境上的抗日武装斗争,促进了朝鲜国内抗日斗争的高涨。甲山、兴南、明川、吉州和城津等地,都出现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工农运动。1942年3月,巨济岛的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摧毁了日本的四个地下飞机库,击毁飞机 六十架,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为朝鲜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英雄的越南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踏上印度支那之日 ·105· ==========第109页========== 。g,1·.青…头特浮打市:像h排口4g阳士时构w 起,就在以胡志明为首的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抗日斗争。1940年9月27日,越南人民在北圻谅山省北山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准备拘日军投降的法国殖民军的武装,第一次树起了五角金星的红旗。1940年1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召开第七次会议,提出了雅备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的任务,并决定坚持北山游击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 1941年5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在胡志明主持下,召开了党中央第八次会议,决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越南独立同盟”,并决定加强武装组织,推备从局部起义发展为总起义。参加“越南独立同盟”的有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农民救国联合会,文化工作者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以及妇女、青年、僧侣、商人、退伍军人和士兵的抗日组织,广泛地团结了越南各族人民的抗日力量。这次会议以后,越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菲律宾人民在日寇进攻而美国殖民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就拿起武器进行抵抗。人民用简陋的猎枪、后膛枪、霰弹枪,甚至用竹枪弓箭来打击敌人。 在游击队日益壮大的基础上,1942年3月,在菲律宾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菲律宾抗日人民军。从1942年春到193年春,抗日人民军在目宋中部和南部发动了一连串的袭击日伪警宪的游击战斗。 菲律宾的华侨也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在菲律宾抗日人民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四八中队”,就是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的名字命名的华侨游击队。“四八中 ·106 ==========第110页========== 队”同菲律宾游击队并肩战斗,为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贡献。 在马来亚,当日军进犯时,马来亚共产党就号召人民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广泛发动工农群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马共领导的游击队用英军撤退时遗弃的武器和从日军手中夺来的武器,装备自己,坚持在丛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日军占领区的工农劳动人民,反抗日本古领者的奴役和掠夺,大批地进入丛林山区,开荒种地,被称为“斯夸特”。他们掩护游击队活动,供应游击队粮食,并且直接参加游击队的战斗,同游击队建立了鱼水关系。在日军占领的末期,“斯夸特”农民已达几十万人。 抗日游击队在马共的领导下,不断壮大,在1943年成立了“马来亚各族人民抗日军”。各族人民抗日军,多次粉碎了日军的“围剿”,中部和北部的丛林山区还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一人民委员会,实行了民主改革。 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缅甸后,缅甸共产党秘密恢复了被破坏的组织,举起了抗日武装斗争的义旗。到1943年4月,缅共领导的游击队已遍布全国,并在西部的阿拉干山区,中部的曼德勒地区和南部的丹那沙林的土瓦等地区,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农民分配了逃亡地主的土地。 1944年8月,在共产党倡仪下,缅甸建立了反法西斯联合战线,即“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参加同盟的除共产党外,有德软党,人民革命党(或称人民解放同盟),昂山将 107◆ ==========第111页========== にャ,!『い『みか 军领导的部分“缅甸国防军”,以及工人、农民、青年、僧侣、妇女等群众组织。昂山担任同盟的主席,共产党领导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建立,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各国侵略的炮声,唤醒了亚洲各国被侵略被压迫的人民。在日寇的进政下,美、英、法、荷等老牌殖民主义者夹着尾巴逃跑了,各国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毅然拿起武器,奋勇地同侵咯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斗争,牵制和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量有生力量,打乱了它的侵略部署,促使日本在太平祥战场丧失主动地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日斗争还锻炼了各国人民,壮大了革命力量,把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wwwwwwww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 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日战争 争,夺取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但是, 只要中国问题不解决,它就不仅无法进一步南取澳大利亚,西夺印度,或者北改苏联,面且连保佳它已经夺得的那些地方,也很困难。它的六十多个师的二百万陆军主力陷在中国战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它的海军虽然依靠偷袭珍珠港,香时取得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却不能根本决定整个亚洲的战局。因此,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后,在中国继续实行对国民党诱降,:对共产党扫荡的政策,急谋解决中国问题。 为了压蒋投降,从1941年5月到1942年7月,日寇先 t08- ==========第112页========== ··ハ·て·す。 后发动中条山战役、长沙战役和浙赣战役。几十万儿十万的国民党军队,不战而溃。大批的国民党将领及其部队,在蒋介石“曲线救国”的旗号下,公开投敌,同日寇勾结在一起反共反人民。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斗争,同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也不容蒋介石公开投降日本,因此日本诱迫蒋介石投降的图谋,终究不能得逞。 对于抗日主要战场的解放区,口本帝国主义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残酷封锁和疯狂“扫荡”。据统计,1941年到1942年,日寇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使用兵力千人以上的共174次,总兵力达八十三万人。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在日寇“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用儿十万兵力包围和封锁解放区,形成日蒋汪合流,联合进攻的局面。加之,华北地区连年干旱,农业生产歉收,使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1941一1942年间,解放区面积缩小了,人口由一亿下降到五千万,生产受到很大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困难。八路军、新四军由五十万减少到三十万人。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处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全党,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发动解放区全体军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半争。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大大提高了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党悟,巩固了党的团结,加强了党的战斗力,克服了暂时的财政经济 109・ ==========第113页========== … 我八路军战斗在长城内外 困难,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区军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对日寇的进攻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斗争。解放区军民不分男女老幼,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各种各样的巧妙打法,到处袭击敌人。经过两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和“扫荡”。从1941年6月到1943年5月,我军共作战四万二千多次,毙伤敌伪军二 十六万多人,俘虏六万五千多人,敌伪投降反正的二万一千 1 多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同时还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在1943年夏策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扭转了困难的局面,使解放区义逐步地恢复和扩大起来。到1943年底,解放区 ·110. ==========第114页========== 和游击区的人口恢复到八千多万,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人数增加到四十七万人,民兵队伍大到二百二十七万人,为1944年的局部反攻和1945年的大反政创造了条件。 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在没有外来物质援助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大规模的人民战争,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成为在亚洲抗日的主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1· ==========第115页========== :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法西斯的侵赂进一步扩大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了,反法西斯的斗争也进 一步扩大了。1941年12月11日,德、日、意轴心国家缔结了新的军事协定,进一步勾结起来,公开宣布要“实现和建立世界的正义的新秩序”,也就是要把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推广到全世界。面对法西斯侵略的扩大,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也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起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家保证互相合作,全力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不同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当时,唯-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肩负着反对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军的重任,中国人民在亚洲长时间内独立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在为反对法西斯侵略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拥有儿百万军队的美、英政府,却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只是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进行一些有限的海、空战斗。因此,挫败美英坐山观虎斗的阴谋,促使美、英政府 ·112 ==========第116页========== ·:::神的小:出时埔:n4-hr✉ 在欧洲大陆开辟反对希特勒的战场,即欧洲第二战场,就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 早在1941年7月18日,即“苏英关于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之协定”签订后不久,斯大林就致函邱吉尔,提出由英国“在西方(法国北部)和北方(北极地带)开辟反对希特勒的战场”。9月3日,即莫斯科战役开始前夕,斯大林再次致函邱吉尔,指出由于“西方不存在第二战场”,希特勒“正自在地把所有的军事力量调到东战场来”,要求英国尽速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直接参战以后,苏联又再三向美、英政府提出关于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共同迅速击溃法西斯德国的问题。1942年5一6月间,斯大林派莫洛托夫飞赴伦敦和华盛顿,同邱吉尔和罗斯福进行会谈。6月11日,在世界人民,包括美英本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下,经过苏联的努力,在苏、美、英发表关于莫洛托夫访问的公报中,一致声明:“对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商得完全之同意”。 但是,事实表明,美、英政府关于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 二战场的诺言,只不过是用以应付世界舆论和苏联要求的 一纸空文。它们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认真执行。早在莫洛托夫访问英国和美国以前,即1942年3一4月间,美英联合参谋部就决定把渡海进攻欧洲大陆的作战行动,安排到1943年春天以后,而热衷于一个代号为“体育家”的进攻北非作战计划。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供认,“体育家”是罗斯福的“秘密宠儿”,因为它可使美国趁苏联忙于对付希特勒的机会,狄同英国“在地中海建立对抗苏联的形势”,并在欧 ・113・ ==========第117页========== 洲老殖民主义者的势力范围中打进一个楔子。邱吉尔更是“体育家”计划的积极鼓吹者,因为在他看来,日本的进迫印度,北非德军的指向中东,是对大英帝国最可怕的威胁,因此极力主张首先进攻北非,以确保英国在中东一带的势力范围。6月20日,即莫洛托夫访问英美的公报发表以后,罗斯福和邱吉尔又举行密商,最后的结论是:1942年“所要考虑的战场是北非和中东”。 希特勒正是利用了美英按兵不动,拒绝在西欧大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于1942年春夏,搜罗其在欧洲的全力,连在北非作战的一部分飞机和坦克都抽调过来,总共拼凑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向苏德战场南线的斯大林格勒方向发动了进攻。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顿河河曲以东,紧靠伏尔加河,是苏联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和南北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粮食产地的咽喉。希特勒发动这次进攻的目的,是妄图迅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地,以便夺取巴库的石油,顿巴斯的煤,库班的小麦,切断苏联的粮食和燃料来源,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再进攻西伯利亚。希特勒妄想在打垮苏联后,移师西线,对付英美,夺取中近东,打通德日联系,并使日本也能集中力量西进南进对付中国和英美。因此,斯大林格勒一战,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德军依仗其优势兵力,经过两个月的刷烈战斗,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于1942年8月23日渡过了顿河河曲,开 ・114・ ==========第118页========== 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 德寇拚死争夺斯大林格勒,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疯狂进攻。出动近十个师和五百辆坦克的总攻击就有四次;出动 二、三个师和二百辆坦克的攻击有五十多次;用…个师和 七十辆坦克进行的冲击也有五十多次;用一个团或儿个独立营或连,在坦克支援下进行的冲击,共有一千多次。同时,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该城进行了十万余架次的昼夜不停的空袭,投下了一百多万颗总量达十万吨的炸弹。狂妄的希特勒,企图把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从地图上抹掉。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摧毁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意志和决心。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布)的领导下,苏联军民誓死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9月15日,德军一部窜入城西北部的工业区,并进入了市中心。斯大林格勒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敌人进行浴血战斗。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以至每一层楼的每一个房间,都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两鬓花白的察里津老工人,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工人,伏尔加河上的水手和码头工人,“红十月”冶金厂的炼钢工人,都成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无畏战士。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兴建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在敌人距离厂址只有五百一八百公尺的时候,仍然一边手执武器,随时反击敌人,一边冒着敌人的炮火,坚持生产。他们在战斗最激烈的9月份,一共制造了二百辆坦克和一百五十辆牵引车。工人们常常驾驶着自己刚刚装配好的坦克,神出车间和厂门,直接投入巷 ・115・ ==========第119页========== 战。斯大林格勒发电厂的工人,不顾敌人的炮击和轰炸,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工作,把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到那些制造和修理坦克、装甲车、大炮的工厂车间里,一切能够拿起武器的人,都参加了民兵,各个工厂企业成立了工人歼敌团。有八万人补充到红军部队中去。 斯大林格勒的军民利用断墙残壁抗击德国法西斯 广大红军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创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坦克手雅佛昆等三人,为了转移敌人的火力,支援步兵战友,单车冲进德寇的坦克群。在击毁了敌人七辆坦克后,他们驾驶的坦克被击中了。英雄的坦克手们驾 ·116 ==========第120页========== 着烈火熊熊的坦克向敌人撞去。在战斗的最后一分钟,他们通过无线电向首长报告:“三人都负伤了。我们的心在燃烧。我们要为保卫斯大林格勒而舾牲。请替我们复仇吧!让伏尔加河畔的大草原成为希特勒军队的坟墓”。红军战士巴甫洛夫在巷战中率领-个战斗组,冒着敌人的猛烈射击,越过广场,冲进德寇盘踞的一座大楼,经过逐层的搏斗,消灭了敌人,占领了该楼。在以后的五十多天战斗中,尽管德寇一再出动步兵、炮兵、坦克以至飞机进行反扑,都无法摧毁这座被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称为“巴甫洛夫大楼”的钢铁堡垒。 党组织在极端艰苦的战斗条件下,坚持在红军部队中进行政治工作。很多部队在距敌人只有数十公尺远的阵地上,举行党小组会。他们总结战斗经验,了解国内外局势,宣读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和演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一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斯大林坚定的声音鼓舞着保卫战的英勇战士。广大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革命先辈们保卫察里津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他们庄严上书斯大林:“我们在红旗面前,对苏维埃全体人民宣暂,我们决不会使革命先辈丢脸,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的父兄们曾经在您的指挥下,取得了察里津战役的胜利。如今,我们同样在您的指挥下,也要取得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 斯大林亲自领导和组织了整个战役,正确地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从8月到1月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红军顽强抵抗,歼灭敌军数十万,使德寇既没有打进高 117・ ==========第121页========== 加索油田,也没有攻下斯大林格勒,而被迫屯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陷于困境。苏联红军在积极防御中,为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大量后备部队源源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集中。 11月19和20日,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北方和南方的苏联红军,冒着严寒的风雪,相继发起猛攻。德军防线迅速崩溃。11月22日晚,红军的一支先遣坦克部队,勇猛冲击,出现在斯大林格勒西面六十五公里的顿河河曲上的卡拉奇。第二天,南北两面的苏军会师于卡拉奇,把以鲍罗斯上将为首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共二十二个精锐师团,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希特勒急急忙忙地从阿尔卑斯山疗养地赶回德军大本营,对着地图声嘶力竭地叫喊:“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后退!”他一面下令鲍罗斯死守,一面把他最得力的战地指挥官冯·曼施坦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组织增援。12月下旬,以坦克为先导的前来增援的蔓施坦因兵团被苏军阻击在离鲍罗斯兵团四十公里的地方。尽管曼施坦因和鲍罗斯在无线电上互相喊叫:“向我靠拢!”但是他们谁也未能向前靠拢-一步。 1943年元旦过后,红军以五千多门大炮同时猛轰,开始了歼灭德军的战斗。这时鲍罗斯的二十二万军队,已被压缩在一块长二十四公里,宽十四公里的阵地上。1月30日是希特勒上台十周年的日子。正当法西斯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之流,在电台里大吹大擂什么“德军光荣战史”的时候,龟缩在已成废墟的“万有”百货公司地下室里的鲍罗斯,电告希特勒:“部队将于二十四小时内最后崩溃”。希特勒赶忙发 ・118 ==========第122页========== 去-·份电报,给那些死在眼前的法西斯军官们加官晋爵,授予鲍罗斯梦寐以求的“元帅”军衔,其他一百十七名军官也都各晋升一级。可是第二天晚上,苏军已出现在深藏于地下室内的德军司令部门口。红军战士叫里面的敌人投降。德军第六集团军参谋长请示鲍罗斯:“请问陆军元帅,有什么话要说吗?”这个曾经煊赫一时的法西斯司令官鲍罗斯,瘫软无力地坐在行军床上,连吭声的力气也没有了。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结束了。德军被歼三十三万人,其中被俘九万一千人。以鲍罗斯为首的 二十四名将军也被活捉。红军还缴获飞机七百五十架,坦克一千五百辆,大炮六千七百门。如果包括整个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斗,德军总损失则达一百五十万人。苏军解放了大片国土。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致命地打击了德寇,从此苏军开始了战略反攻,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而希特勒一旦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象希特勒这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是完全建立在侵略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国人民。从此欧洲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抵抗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德国人民也进一步展开了反法西斯斗争,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已在酝酿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法西斯集团惊惶失措。希特勒下令为覆灭的德军“哀悼”四犬,法西斯的大本营笼罩着悲观情绪,一些法西斯仆从国眼见希特勒的大势已去,开始 119・ ==========第123页========== 各自寻找出路。德国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倒希特勒的运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起了…个根本性的变化。 毛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中写道:“这 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 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① “斯大林格勒的红军战士做出了有关全人类命运的英雄事业。他们是十月革命的儿女。十月革命的旗帜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法西斯势力则必归于消灭。”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以后,希特勒不甘心其失败,下令在德国实行所谓“总体”动员,连五十多岁的老人和十几岁的少年也被抓到军队中去,以补充那些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法西斯军队。 1943年夏,希特勒利用英美继续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机会,孤注一掷,向苏军战线上的库尔斯克突出地带进行疯狂反扑,妄图扭转败局,重新夺取战争的主动权。7月5日,德军集中大量坦克师,刚刚制成的新式武器 一六十吨的重型“虎式”坦克和七十吨的“斐迪南式”自行火炮也投入了进去,妄图依靠“乌龟壳”及新式大炮来赢得胜利。但是,希特勒的这个所谓“攻势”,只经过一个星期就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841、844页。 ②《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846页。 ·120 ==========第124页========== 被粉碎了。 7月12日,苏联红军发动反攻,击溃了进攻库尔斯克地带的德军,接着在南北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苏德战场上第一次猛烈的夏季攻势。8月5日解放奥勒尔。23日解放哈尔科夫。9月8日解放顿巴斯。25日解放斯摩棱斯克。不久又强渡第聂伯河,于十月革命节前夕解放了鸟克兰首府基辅。 在反攻中,广大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自己的国土和被法西斯奴役的人民而战斗,表现了无比的英勇精神,创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业绩。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就是 一个典型。1943年春,马特洛索夫所在的连队,向德国法西斯军队进攻时,受到敌人一个暗堡的猛烈射击。红军战士被迫卧在敌人的火力网下,进攻受到阻碍,拖延下去不仅要遭受重大伤亡,而且要影响到整个战斗任务的完成。在这紧要关头,共青团员马特洛索夫在同志们的掩护下,冲向敌人的火力点,消灭了一批敌人。但是正当红军战士重新发动冲锋时,敌人的机枪又射击起来了。这时马特洛索夫的弹药已经用光,他高呼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前进!”基不犹豫地扑向敌人的机枪射孔,用自己的胸膛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保证了进攻的胜利。马特洛索夫的精神,鼓舞着千百万红军战土奋勇前进。 苏联红军在前线的反攻,得到了沦陷区人民的有力配合和大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持。 在沦陷区的苏联人民,不畏法西斯占领者的野蛮屠杀和残暴统治,进一步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争。1942-一1943 ·121· ==========第125页========== 年间,出现了一千多支游击队,有数十万游击战士。他们不断的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线,颠覆列车,烧毁仓库,惩办卖国贼,弄得敌人寝食不安,有力地配合了苏联红军的进攻。 在后方,广大的苏联劳动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装配好战争初期转移到后方的工广企业,组织起战时的经济体制,丈夫上了前线,妻子立即承担起他留下的工作,父兄去杀敌,青少年立即站到他们的岗位上,用忘我的劳动保证了对前线的一切供应。尽管敌人侵占和破坏了苏联很大一部分的工业区和粮产基地(这些地区占战前苏联钢产量的百分之五十八,煤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三,农业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七),但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的一年内,苏联的飞机生产增加了二点三倍,坦克生产增加一倍。1943年工业总产量比1942年又提高了百分之十七。农业生产也保证了前线的供应。这一切充分显示了苏联劳动人民的忘我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为苏联红军的大反攻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yu 1942年8月中旬,正 美英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军事行动。意大利投降 当德国法西斯倾其全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时, 罗斯福正式下令执行进攻北非的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进攻北非的美英联军的统帅。与此同时,邱吉尔和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飞赴莫斯科,“向斯大林解释:不在1942年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理由。邱吉尔在同斯大林会晤时,鼓其簧舌,大谈进攻北非计划的意义。他画、122· ==========第126页========== 一幅鳄鱼的速写图,解释说:“袭击其腹部与袭击其颚部均使其受到同样损害”,“其柔软的下腹部是地中海战场,继再突击其颚部,即法国北部”。就是这样,美、英政府趁着德国主要兵力陷于苏德战场之机,对北非德军发动反攻,于1942年11月8日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登陆,迅速占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后,希特勒下令德军开进法国南部,直接占领了整个法国。 美英对北非登陆栈是各怀鬼胎的。特别是美国,企图乘机插手北非,控制地中海,夺取中近东。随着北非的登陆和占领,美英帝国主义以及法国殖民主义者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就激烈起来。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战前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投降后,维希傀儡政府依靠德军的支持,继续维持着对这些法属北非殖民地的统治。美国为了排挤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的势力,极力不让戴高乐预闻进攻北非的计划。罗斯福写道:“我党得要使戴高乐置身事外,且无所闻知,是极重要的,无论他如何感受刺激或者表示激怒,都在所不顾。”另一方面,美国则加紧同维希政府进行勾搭,以便为将来美国控制北非造成有利条件。罗斯福与维希傀儡政权的首脑、一贝当,书信往还。美国驻北非的大使墨菲,同法属北非维希殖民当局讨价还价。美英军队登陆后,美国政府就把维希政府驻法属北非的全权代表达尔朗海军上将,捧为“法国国家元首和陆海空军总司令”。不久,达尔朗被法国抵抗运动的人员刺死,美国就转而扶植另一个法国将军吉罗德,力图在北非建立一个美国的附庸 ·123· ==========第127页========== 政权。 英国侧支持戴高乐,以对抗美国。但是英法之间也存在尖锐矛盾。邱吉尔利用英国陈兵地中海地区的有利条件,借口支持“阿拉伯人的独立权利”,插手当时法国的托管地叙利亚和黎巴嫩,企图把法国势力从这个地区赶出去。戴高乐则指责英国的行为,“不符合尊重法国地位或有关托管制度的规定”。他们为争夺对北非和地中海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1943年1月14一23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谈。后来吉罗德和戴高乐也被召前往参加。会议围绕着在北非组织法国政权机构的问题,展开了幕前幕后的勾心斗角。罗斯福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极力反对“任何足以伸长法国帝国主义野心的计划,或是任何足以教唆英国施展其帝国主义野心的方案”,同时以“帮助”开发资源为诱饵,把自己的势力伸向非洲。邱吉尔则千方百计“把握住世界…的市场”,“坚持他们的古老的、中世纪的帝国观念”。戴高乐不愿意在这场竞争中充当别人的 一匹“小马”,尤其不愿仰仗美国人的鼻息。他声明“应当重视法国固有的主权”,指责“盟国撇开我,并且违反我的意图在阿尔及尔建立了行使职权的行政系统…图谋把战斗法国湖死”。但是,当时戴高乐的“战斗法国”还要依赖美英的援助和支持,因而只得接受罗斯福和邱吉尔的妥协安排,达成了由吉罗德和戴高乐共同组织法国临时行政机构的协议。 卡萨布兰卡会议还讨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 、124· ==========第128页========== 4コ。 研究了美英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邱吉尔力图从德意手中夺回和进一步扩大英国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又搬出所渭欧洲“柔软的下腹部”的主张,鼓吹经过巴尔干半岛攻入欧洲,并提出由英国负责出面对土耳其施加压力,迫它参加对德战争,企图把土耳其拉入英国的势力范围。罗斯福则怀着更大的野心。在他看来,如果在多山地带的巴尔干半岛登陆,不利于美军展开兵力去抢占欧洲,徒然为英国抢占它的传统势力范围效劳,而使美国问鼎欧洲、称霸世界的计划付之东流,所以倾向于从法国直接打入欧洲心脏地带。不过在继续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让苏德双方进一步消耗力量这一点上,罗斯福和邱吉尔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会议决定把横渡英伦海峡攻入法国的作战计划,推迟到1944年,而在1943年作发动进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战役。 1943年5月13日,在突尼斯的德意军队停止了抵抗,美英军队完全控制了北非。 7月10日,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军迅速溃败。这时,意大利的主要精锐部队,已经在苏德战场上丧失殆尽,由于连年发动侵略战争和遭到美英的封锁,国内原料缺乏,经济瘫痪,出现饥荒。人民群众和广大士兵的反战情绪迅速高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罢工,并且发展为反对法西斯统治的群众运动。面临着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崩溃,意大利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一些垄断资本集团企图用牺牲墨索里尼的办法,寻求同美英停战,以挽救资本帝国主义的统治。 ·125· ==========第129页========== 7月25日,意大利发生官廷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迫下台,由意军参谋总长巴多里奥上台组织政府。8月底,巴多里奥政府同美英签订了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9月8日,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0月13日,意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并宣布对德作战。 意大利投降后,德军趁美英军队推进迟缓,迅速出兵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和首都罗马,扶植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重新建立法西斯傀佣政府。 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黑兰会议 的胜利,整个战争局势起了根本的变化,反法西斯 联盟在各条战线上都开始了反攻,世界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法西斯集团正在分崩离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形势的发展是出乎美英帝国主义的预计的。现在苏联不仅没有被希特勒打败,没有“躺在手术台上”,而且“成为世界强国中最强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和邱吉尔都极需调整战略,商讨对策。因此,943年美英双边会谈特别多。 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刚刚开过不久,3月中旬英国外交部长艾登又赴美。接着5月间,邱吉尔带了一大批助手和顾问,到华盛顿逗留了三个多星期。8月中旬,罗斯福和邱吉尔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了新的会晤。 这些会谈,讨论了美英今后的作战方针。由于眼见苏军迅速向前推进,罗斯福感到脚下发烫,遂断然拒绝邱吉尔 一再鼓吹的进攻所谓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巴尔干的计 ·126◆ ==========第130页========== 划,主张加紧准备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以便能迅速抢占西欧利中欧。在罗斯福及美国参谋部的坚持下,魁北克会议终于决定,在1944年实行横渡英吉利海峡从诺曼底登陆攻入法国的“霸王”战役计刘。 美英的这些会谈,虽然一再讨论了军事问题,但其核心却是如何在战后对付苏联,如何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问题。在罗斯福和他的谋士们看来,“俄国战后在欧洲的地位将大占优势,在德国击溃之后,在欧洲便没有一国能抵御其可怕的军力。英国的确正在地中海建立对抗苏联的形势,这在促成欧洲的均势当中是有作用的。但即以此而论,如果英国不获得支援,仍不足以对抗苏联。”当1943年3月罗斯福同艾登详细讨论“战后欧洲地理问题”时,他的眼睛还是盯着苏联。为了摸苏联的底,他派霍布金斯直接了当地去问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苏联在和会中将要求什么?”罗斯福越来越迫切地要同斯大林见面,而且想撇开邱吉尔首先单独同斯大林会晤。 1943年5月,罗斯福派美前驻苏大使戴维斯前往莫斯科,把一封“私人信件”交给斯大林,提出两人举行-一次“不带任何参谋人员”的会晤,以便“可以非常不拘形式地交谈”。以后,罗斯福通过函电,多次同斯大林商量关于会晤的问题,真是“千言万语只求一见”。后来,邱吉尔表示他也要参加。最后,终于决定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底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晤。 德黑兰会议召开前,苏、美、英三国外长于10月18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三国首脑会议的 ・127・ ==========第131页========== 预备会议。10月30日,当时的蒋帮外长也参加签署了“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这就是后来所建立的联合国。 11月22日至26日,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前往德黑兰的途中,在开罗和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12月1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告“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规定战后要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还规定了战后要“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展开了积极的幕前幕后活动,分别会见了蒋介石、埃及皇室元老、希腊国王、南斯拉夫流亡政府首脑,以及一大批美国驻远东和中近东的使节和将领。他大肆吹嘘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要在战后把整个亚洲、非洲都统统按照“菲律宾方式”,变成美国独占的殖民地。这时,蒋介石一伙极力进-一步投靠美帝国主义,无耻地乞求美国多多“援助”,来扩大他的反革命武装,并提议可让美军使用中国的一切陆、海军基地。 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1日,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德黑兰举行了战时第一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极力利用英苏之间的矛盾,以仲裁者的姿态出现,攫取盟主的地位。 在罗斯福看来,他同斯大林以及邱吉尔会晤的“主要工作是在战后的世界中,为我们之中的每一个国家划定一个普遍安全区的疆域。”因此罗斯福在会上积极同苏英就战后 ·128· ==========第132页========== 5g节、三情,.4家作45::.四证·1填和+ 欧洲的领土变更和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关于波兰疆界的变迁,三国进行了初步的商讨。会议快结束时,邱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波兰边界的声明,提出东部以“寇松线”①为界,西部以奥德河为界。关于未来的德国,罗斯福提出把德国分割成五个自治邦,邱吉尔则主张把德国分割成两个部分。 建立一个由美国操纵的国际组织一联合国,是罗斯福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特别单独同斯大林讨论“未来的世界安排问题”,抛出了一个美国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方案。他极力鼓吹由苏、美、英、中四国组成一个拥有强制权力的机构,即所谓“四警察”。一且某“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威胁到“和平”时,就要对该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果威胁更为严重”,就要对该国进行轰炸和占领。由此可见,当时美国积极策划建立联合国组织,就是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旗号下,推行扩张侵略政策,使联合国成为美国主宰下的大国政治交易场所。 在德黑兰会议上,还详细讨论了对德作成的问题。经过苏联的努力和斗争,美英再次明确承担了在欧洲大陆开擗第二战场的义务,决定在1944年5月,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登陆攻入欧洲的“霸王”战役计划。关于 ①1919年巴黎和会协约国最高委员会曾提出一条波兰东部国境线,尚未最后划定,协约国即策动波兰白卫军等发动对苏俄的第三次进攻;1920年7月,苏俄红军击败波兰军时,英国外相寇松急忙照会苏俄政府,要求红军不得越过此线,因而称为“寇松线”。1939年9月苏联进军波兰西部时,大体与此线相符。 ·129· ==========第133页========== 对日作战问题,斯大林向罗斯福和邱吉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苏联可以参加对日战争。 会议最后于12月1日发表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关于伊朗的宣言”。 德黑兰会议就当时加速击溃德国法西斯的军事问题和战后世界安排的某些政治问题,苏、美、英三国达成了一些妥协。但是,正如后来毛主席指出的:“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①德黑兰会议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就曾经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被德黑兰协议冲昏了头脑,完全放弃了国际阶级斗争和国内阶级斗争,滚入了投降主义的泥坑。当时的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白劳德在德黑兰会议后,发表许多讲演和文章,并于1944年4月抛出了《德黑兰: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 一书,鼓吹一整套美化资产阶级和取消革命的修正主义谬论。他说什么,德黑兰会议使世界进入“长期的信任和合作”的时代,“将为未来的世世代代消除战争祸患”。他宜扬 三大国达成的国际协议,“毫无例外地代表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每一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国内发生混乱局面的前景同国际秩序的前景是不相容的”。因此,必须反对“国内爆发阶级冲突”,“尽量减少”和“明确限制”国内的阶级斗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于1944年5月主持解散了美国 ①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081页。 ・130。 ==========第134页========== :g 共产党。 白劳德的修正主义路线,受到了以福斯特为首的许多美国共产党人的反对,并且为一些兄弟党所抵制和批判。1945年6一7月,福斯特领导重建了美国共产党。但是,就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对于以白劳德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清算。在战争末期和战后,在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队伍中,修正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发展,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那里有侵略和压迫, 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 那里就有反对侵略和压迫 MMMM 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欧洲各个被法西斯侵占和奴役的国家,都先后展开了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 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是最早受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两国人民一直坚持着反对法西斯占领者的斗争。1941年夏,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成立了游击队,开始了武装斗争。1942年5月,波兰工人党组织了人民近卫军,也开始游击战争。1943年,侨居在苏联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人,在苏联帮助下组织了波、捷军队,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统一指挥下,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从苏联境内一直打回他们自己的祖国。 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恩维尔·霍查的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不畏强暴,拿起武器,前赴后继,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皂在1939年4月意大利侵占的那一天起,阿尔巴尼亚 ·131 ==========第135页========== 人民就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通过怠工、罢工和示威等,对法西斯占领者和阿尔巴尼亚卖国贼展开斗争。1941年11月8日,在地拉那召开的各个共产主义小组非常会议上,宣告成立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选出以霍查为首的临时中央委员会。从此,阿尔巴尼亚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1941年11月,在阿共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袭击了占领军司令部,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枪。到1942年,游击队、地下军已遍布全国,到处袭击意大利占领者,惩办阿奸,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炸毁仓库。在地拉那,游击战士袭击了敌人的内务部,焚毁了大批档案;在斯库台袭击了政治监狱,解放了大批被敌人囚禁的革命者;在科尔察烧毁了法西斯党部。在反法西斯斗争中,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联合一切爱国力量,建立了民族解放阵线。 1943年3月,阿共在爱尔巴桑附近的拉比诺特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分析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新形势,号召继续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决不妥协;要求扩大民族解放阵线,直接依靠工农群众而不是依靠那些不可信赖的“上层分子”;批判了那些取消党的领导作用,把党溶化到民族阵线中的右倾投降主义观点,也纠正了那种对爱国人士采取粗暴态度的宗派主义现象。会议还指出,党员如果不提高政治和思想水平,就无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辨明方向。会议最后选出了以霍查为总书记的中央委员会。 由于阿共在霍查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斗争迅速发展。游击队的人数在半年内增加了三倍,并开始组成达一万人的正规部 ·132、 ==========第136页========== 队。在这个基础上,1943年7月10日成立了由霍查任政委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这时,阿尔巴尼亚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已经掌握在人民手中。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希特勒马上派兵侵入阿尔巴尼亚。德国法西斯为了扑灭人民斗争烈火,巩固自己在巴尔干的阵地,除了出动优势兵力进行围攻外,还玩弄政治阴谋,支持阿尔巴尼亚地主资产阶级分子成立的所谓“国民阵线”,并在地拉那宣布国家“独立”,举行“制宪会议”,成立反动“政府”。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进入新的更艰苦的斗争阶段。 1943年底和1944年6月,德国法西斯接连出动三至 四个师的兵力,在“国民阵线”反动军队的配合下,对解放区和民族解放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围攻。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在霍查的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并解放了大片国土,迫使德军和反动的“政府”军龟缩在地拉那等儿个孤立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 1944年5月,在解放了的佩尔梅特城,召开了有各阶层人民代表参加的全国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选出了最高权力机关,成立了以霍查为首的临时民主政府一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任命霍查为民族解放军总司令。在霍查的领导下,阿尔巴尼亚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着总反攻的到来。 法国是欧洲的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毅然拿起武器,展开广泛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 133· ==========第137页========== 法国投降前夕,戴高乐脱离贝当卖国政府,到了伦敦,在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官兵和人民联合到他的周围,继续战斗。他说: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它的后面还有英国,还可以利用美国的资源。“今天我们被机械化实力的无情力量击败了,但是我们还能够瞩望未来,更加强大的机械化实力将给我们带来胜利”。戴高乐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在伦敦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1942年7月改称“战斗法国运动”。戴高乐代表法国资产阶级抗战派的利益,团结了一批反对投降主张继续抗战的法国中下级军政人员,并吸引了一部分同德国以及维希政权有矛盾的高级军政人员,在英国和一些法属殖民地展开抗德的斗争。戴高乐认为:“应当为之服务并应当挽救的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决不能只是“给另一个强国的军队提供附庸兵”。因此,他在争取英美支持的同时,又竭力抵制英国,尤其是美国的控制,坚持法国的民族独立。 法国沦亡后,法国共产党人,在法国本土也迅速转入地下,号召和鼓动人民起来进行斗争。他们在德军直接占领的北部地区,展开了抵抗运动的组织工作,秘密出版报纸,恢复工会组织,成立战斗小组和行动委员会,发动怠工和罢工。 1941年5月间,法国北部的诺尔省和加来省,爆发了 十万矿工的强大罢工运动。工人们不顾德军占领当局的残酷镇压,坚持了三个星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在罢工斗争中,产生了法国最早一批“自由射手”(法国人民抗德武装斗争战士的一种称呼)和游击队。这次罢工有力地推进了全 ·134· ==========第138页========== 1·八…¥?…1,小。天·。… …3, 国抵抗运动的开展 当时,除了法共领导的义勇军和游击队,各地还纷纷出现如“战斗”、“解放”、“抗敌军人团”、“北方解放会”、“复仇会”等抗德的团体和组织。参加斗争的除了工人和农民外,还有进步的知识分子,爱国的军瞥和政府公务人员,以至天主教的神甫。为了促进各个抗德力量的联合,法国共产党于1941年5月15日发表宣言,支持一切抗德爱国力量。接着,法共就同其他一些参加抵抗运动的党派和团体,联合成立了“法国独立斗争民族阵线委员会”,简称“民族阵线”。身处国外的戴高乐,也开始加强在法国国内的工作,竭力争夺抵抗运动的领导权,为战后在法国重建资产阶级专政而积极活动。戴高乐认为:共产党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可是他们只能作为整体一部分来活动。而且坦白地说,必须受我的控制”。“我坚决…不让他们占上风,越过我或夺取领导权。”他派前法国埃尔一罗亚尔省省长让·穆兰作为自己的代表,于1942年1月空降到法国南部,联络国内各个抵抗团体,筹划建立一个从属于“自由法国运动”的统 一组织,把法共领导的“民族阵线”也包括和溶化在里面。让·穆兰很快就在法国南部拉起了一个“委员会”,并在3月发表了一个宣言,提出“一个战斗,一个领袖”的口号。1942年11月,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后,希特勒派兵进驻法国南部,加紧对法国人民实行掠夺和屠杀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起了法国人民更大的反抗。大批受到法西斯迫害的人,投奔“马基”(科西嘉语,原意为森林,在战争期间成为法国人民对游击队的一种称呼)。武装斗争更广泛地发展起 135・ ==========第139页========== 漫. ·a·女·:。·,,4女来法·导…进…得世小宝州es·, 来了。从1940年7月到1942年2月,法国发生了三百八 十起武装袭击德国占领者的事件;而在1943年,法国游击队仅仅在铁路上,就对德国占领者实行了二千多次的袭击和破坏。1943年9月,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了科西嘉岛。 随着抵抗运动的发展,戴高乐在国内的影响和力量也迅速大起来。特别是当时由于法国共产党领导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执行-一条“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抵抗运动的领导权进-·步转移到了戴高乐的手中。 1943年5月,在法国国内召开的各党派和团体的秘密会议,成立了由让·穆兰为主席的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规定戴高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堆一领袖”。在十六个委员中,戴高乐派和其他资产阶级党派占了大多数。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阵线”,实际上已被溶化到戴高乐领导的各党派上层联合机构中去了。 抓取枪杆子,控制活跃在法国本土的游击队和地下军,是戴高乐确立抵抗运动领导权的一个关键。戴高乐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毫无疑问,共产党人在‘义勇军和游击队’中起着核心和领导作用,他们差不多领导了三分之-一的游击队。如果不把这些人掌握过来,使他们服从自己,那么这些部队将会不听政府指挥,而成为图谋窃取政权者的独立武装。”因此,他在1944年3月下令把抵抗运动的武装改组为“内地军”,照排、连、营、团的正规军队编制,按所统辖的人数授予各级指挥员以相应军衔。接着任命盖尼将军为 ·136、 ==========第140页========== “内地军”总司令,并向各地派出政府的“军事代表”,逐步控制抵抗运动的武装力量。 1943年11月和1944年4月,戴高乐改组了法国临时政权机构一一“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排除了那个仰仗美国鼻息的吉罗德,使自己成了唯一的主席,同时吸收了国内抵抗运动的几名代表参加,其中也有两个共产党人。 法国人民斗争的经验证明,抵抗运动内部是存在着尖锐的斗争的。当时,戴高乐虽然进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竭力抵制美国的控制,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但是,作为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总是要千方百计夺取抵抗运动的领导权,限制人民力量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如果因为同资产阶级结成民族统一战线,就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在行动上是所谓“一切通过统一战线”,把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不去直接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不去放手发展人民力量,而把着眼点放在“上层”的联合上面,那就必然要滚到右倾投降主义的泥坑,使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斗争成果轻易地被资产阶级夺了去。 南斯拉夫人民和希腊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法西斯解放斗争。1941年7月,南斯拉夫人民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到1943年夏,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拥有三十万人的武装力量,解放了大片国土。1943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在解放区内召开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的第二次会议,成立了民族委员会作为新的政权机构,从此11月29日就成为南斯拉夫的国庆日。希腊人民 ・137・ ==========第141页========== 也在1941年12月成立了人民解放军。到1943年发展为 七万人,解放了希腊领土的三分之二。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德国法西斯的附庸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处于德国的控制下。两国人民不甘届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先后展开了反对德国法西斯和本国反动派的武装斗争。 意大利人民在德寇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后,立即展开了反对德国占领军和法西斯傀儡政府的武装斗争。意大利共产党人领导组织了以加里波的命名的游击队。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加里波的纵队就迅速发展到十五万人,连同其他党派、团体组织的游击队,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达到二十五万人。1943年9月,意大利各个反法西斯的党派组织,成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把各个游击队联合为统 一的“自由义勇军”。 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在德、意法西斯占领区的后方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使敌人陷于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境地。他们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支援了正在抗击法西斯德国的苏联。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胜利,也为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充分说明,各国人民的斗争从来就是互相支持和互相配合的。德国法西斯的失败,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战斗的结果。 ・138 ==========第142页========== 4:、g -ur·。:家就目汽:m国n如…一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ww苏联红军大反攻, 毛主席早在1943年 美英开辟第二战场。 10月就指出:“国际局势 欧洲人民大起义 已到了大变化的前夜… 德国法西斯战争机构快要土崩瓦解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问题已处在总解决的前夜,而消灭法西斯的主力军是苏联。”① 进入1944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为首的最高统帅部指挥下,实行大反攻,对德寇接连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1944年1月间,摧毁了德军围攻列宁格勒的“永久性”防线,把敌人赶到波罗的海沿岸,解放了列宁格勒州。2、3月间,解放了第聂伯河西岸的鸟克兰地区,逼近罗马尼亚边界。4、5月间,把德军赶到黑海里,解放了克里木和敖德萨。 1944年5月1日,斯大林发布《最高统帅命令》,号召苏联红军必须跟踪追击这只受了伤的德国野兽,并把它打死在自己的洞穴里。苏联红军正是执行了斯大林的这个战略追击的正确方针,越过国境,攻入德国法西斯盘踞的欧洲其他国家。 ①《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第三届第次国民参政会》,×形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869页。 ·139· ==========第143页========== 1944年6、7月间,苏联红军在完成了击费芬兰反动军队后,紧接着在明斯克附近围歼德国法西斯军队三十个师,完全解放白俄罗斯,进入了波兰的领土,并强渡尼门河,逼近德国边界。 正是在这时,美、英政府一则眼见有死老虎可打,二则害怕苏联红军深入欧洲和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就于1944年6月6日,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接着8月又从法国南部的土伦和马赛登陆。拖延了两年之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了。但是,到这个时候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作用和意义已经起了变化,越来越成为抢夺胜利果实,镇压人民革命力量的一次“十字军东征”了。 为了配合这种军事行动,美、英政府加紧同德国进行单独媾和的秘密谈判。长期以来,美、英政府一面拖延开辟第二战场,一面又同德国秘密谈判。早在1942年初,美国就通过普鲁士的裴迪南公爵同德国驻梵蒂冈的代表拉上关系,开始试探美、德携手的条件。自此以后,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1942年9月,英国内阁大臣比维布鲁克的儿子英国军官爱特肯,同受德国外交部委托的匈牙利人古斯塔夫·冯·凯维尔,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也进行了谈判。1943年2月,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不久,美国特务头子艾伦·杜勒斯同德国代表霍亨洛黑王子,在日内瓦又进行了多次密谈。杜勒斯向德国代表提出:“不应该再分什么战胜者和战败者”;“必须支持波兰向东方扩张,并保持罗马尼亚和…个强大的匈牙利,以便建立一条隔离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防疫线”;“德国应当作为维护秩序和促进进步的因素而继 ・140 ==========第144页========== : 续存在”到了1944年,随着苏军的大反攻,欧洲各国人民武装斗争的莲勃兴起,美英同德国统治集团的一部分人的秘密勾结,也愈拉愈紧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44年7月发生了一批德军高级将领谋刺希特勒和实行政变的事件。他们企图用牺性希特勒的办法,谋求实现美、德勾结共同反苏和挽救即将覆灭的法西斯统治。然而,苏联红军的节节胜利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大起义,粉碎了美英同德寇妥协的阴谋,同时帝国主义之间尖锐的矛盾也使它们无法实现单独媾和。 1944年7一8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西乌克兰,并强渡维斯拉河,逼近喀尔巴阡山和捷克斯洛伐克边境。接着在8月间,又围歼了基什涅夫附近的二十二个德国师和一批罗马尼亚法西斯仆从军。8月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了首都布加勒斯特,歼灭了驻守该地的一万二千名德军,推翻了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法西斯政权,宣布退出法西斯同盟和对德宣战。8月3」日,苏军进入布加勒斯特。9月12日,签订了“苏美英对罗马尼亚停战协定”。 9月初,苏军进抵保加利亚边境,并对保加利亚宣战。以季米特洛夫为首的保加利亚工人党,号召全国人民举行起义。9月9日,游击队和起义者控制了首都索菲亚,推翻了法西斯的统治,宣布成立“祖国阵线”政府和对德宣战。9月16日,苏军进入索菲亚。10月28日签订了“苏美英对保加利亚停战协定”。 9、10月间,苏联红军把德寇三十多个师包围在拉脱维亚的西北部,解放了波罗的海沿岸大部分地区。9月19日, ・141。 ==========第145页========== 芬兰在“苏英对芬兰停战协定”上签字,宣布退出法西斯集团和参加对德战争。接着苏军在匈牙利境内歼灭了大量德军,包围了何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进入南斯拉夫境内。10月22日,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解放了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与此同时,苏军歼灭了芬兰境内的德军,并进入了挪威。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1944年的连续进攻,歼火了法西斯德国及其仆从国的大量有生力量,完全收复了苏联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并追击侵略者而进入了东欧、南欧和北欧,积极配合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支持了东欧和南欧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且为在1945年最终地打败德寇莫定了基础。 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霍查为首的阿共领导下,于1944年9月进入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一为解放各大城市和全国发动总反攻。这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军已经发展到七万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相继解放了培拉特、科尔察、地拉那,11月,把德军完全驱逐出国境。阿尔巴尼亚当时人口只有…百万,是一个小国,弱国,穷国。但是,由于在霍查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下,敢于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能一再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德意法西斯占领者,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的祖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在解放了自己的祖国后,还派出两个师,进入南斯拉夫追击德寇。他们同南斯拉夫人民并肩战斗,一直打到南斯拉夫中部的波斯尼亚。 ・142 ==========第146页========== 当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红军的配合下,发动武装起义,争得解放的同时,西欧各国人民也纷纷起义,争取解放。1944年8月19日,巴黎人民和地下军发动武装起义, 四天后解放了巴黎。这时法国抵抗运动的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将近五十万人,法共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约有.二十万。他们解放了法国许多地方。由于广大共产:党员的英勇斗争,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很高。但是,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头,窃据法共领导权的多列士之流,却继续推行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8月31日,多列士主持法共中央会议,通过了三项基本政策:(1)继续抗击法西斯德国,解放全法国;(2)组织新的国家陆军,内地军整队参加,内地军军官的军衔如旧;(3)政府要尽快同人民商议,把法国变成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所谓“组织新的国家陆军”,实际上就是把人民的革命武装交给戴高乐,以换取戴高乐给予的“民主”之类的美好诺言以及“部长”之类的-一官半职。 作为垄断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戴高乐,根据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经验,却充分意识到这是决定他们能否统治法国的关键时刻,充分意识到控制武装力量和巴黎这个政治中心对解决政权问题的严重意义。他说:“如果他们(指共产党人一一引者注)能成为起义的领导者,并能指挥巴黎的军队,他们就很可能建立…个由他们实际领导的政府…最后建成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早在1944年6月美英 ·军队登陆时,戴高乐就命令内地军总司令盖尼“尽量限制游击队的活动”。8月,当得悉“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已经组成了由共产党人领导的行动委员会来指挥巴黎起义时, 143・ ==========第147页========== 戴高乐就一面催促盟军总司令艾森衰威尔迅速进兵抢占巴黎,一面连忙派出他的“特别代表”、“军事委员”和“警察总监”等去巴黎,拉拢“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中任主席的皮杜尔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利用原属德国当局的巴黎警察、消防队等机构和资产阶级的“志愿军”等组织,抢夺巴黎的控制权。8月24日,戴高乐率领他在北非组织的法国军队,随同美英军队一起进入巴黎。他们到达巴黎后的第一项措施,就是解除人民的武装。经过谈判,戴高乐政府同“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达成协议:抵抗运动的一切武装力量,统 一服从当地政府行政首长指挥,其成员的武器一律由政府保管,只是在“执勤”时才准携带。人民的武装实际上被解除了。与此同时,戴高乐颁布了一些空头的“民主”法令,于9月进行了政府改组,给抵抗运动的九个头头加上了部长的官衔,共产党人狄隆当上了空军部长,皮佑当上了卫生部长。就这样,法国垄断资产阶级夺取了法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果实,重新在法国确立了自已的统治。 在意大利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1945年4月24一25日,意大利人民在北部发动了武装总起义,很快就解放了包括米兰、热那亚、都灵、威尼斯等城市的广大地区。墨索里尼和其他一些法西斯头子企图逃审到瑞士,也被意大利游击以活捉,并根据游击队法庭的判决处以死刑,落得个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这时,意大利人民拥有二十多万的武装力量,控制着北部广大地区,革命形势大好。但是,当时以陶里亚蒂为头子的意共领导,“拒绝采取破坏法制来拚命试图夺取政权的道路,而选择了参加立宪议会 ・144 ==========第148页========== 的道路”,也就是拒绝了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道路,而选择了机会主义的议会道路。他们交出了人民的武装,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府,沉迷于“立宪议会”的选举,让意大利的垄断资产阶级在美英军队的支持下,很轻易地夺取了人民斗争的胜利果实。 在希腊,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同革命人民争夺胜利果实的斗争,显得特别尖锐。希腊人民在希共的领导下,经过 三年多的武装斗争,解放了大片国土,建立了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发展到十二万人。1944年9、10月间,希腊人民发动总起义,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三万多德军,完全解放了希腊的国土。10月3日,英军打着“援助”希腊人民的旗号,在雅典等地登陆,希腊的资产阶级流亡政府也随之返回本土。希腊资产阶级流亡政府回到本土后,一面进行所谓“改组”,吸收了几个共产党人和民族阵线的代表参加政府;一面就在英军当局支持下,借口统一军令政令,宣布解散一切反法西斯的人民武装。当时,希腊共产党拒绝解除人民解放军的武装,随后宣布退出政府。12月3日,雅典五十万群众举行盛大的示威,抗议政府的反动措施,英军和希腊反动政府的军警,开枪屠杀示威群众,制造了“雅典血案”。第二天,英军出动飞机和军舰,支持希腊反动政府全面发动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挑起了希腊“内战”。 1944年12月26日,邱吉尔和英国外相艾登,以“调停希腊内战”为名,前往希腊,在离雅典十公里的瓦尔基茨同希腊人民解放军及民族阵线的代表举行会谈。1945年2月,签订了“瓦尔基茨协定”,规定双方停止战斗,希腊政 ·145 ==========第149页========== 府答应改组政府,实行民主改革,举行自由选举等;协定又规定双方解散一切武装力量,重新组织国家军队。根据这个协定,希腊人民解放军宣布解散,向政府交出了武器,包括有各种类型的炮三百七十多门,机枪一千八百多挺,步枪近五万枝以及大量其他装备和弹药。但是,希腊的资产阶级政府不仅没有按照协定解散自已的武装,反而利用希腊人民交出的武器,加强了自己的反动军警,重新在希腊复辟君主政体,建立了法西斯式的反动统治。 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的经验教训证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究竟落在谁手里,能不能归于人民,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人民得到的权利,必须用战斗来保卫,绝不能依靠谈判,更不能依靠议会。“必须依靠自己手里的力量,行动指导上的正确,党内兄弟一样的团结和对人民有良好的关系。”①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对共产党人说:你交出军队,我给你“自由”,给你官做。但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② 苏联红军的大反攻和 雅尔塔会议 欧洲各国人民的大起义,使德国法西斯迅速走向崩 溃。随着战争的胜利发展,特别是苏联红军向西欧的迅猛艇进,使英美深感不安。 ①《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052页。 ②《论联合政附》,《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975页。 ·146◆ ==========第150页========== 念念不忘控制巴尔干和独霸地中海的邱吉尔,眼见苏军进入东南欧,连忙向苏联提出划分在巴尔干的“军事行动”范围。1944年5、6月间,英国外长艾登通过苏联驻英大使,提议“苏联政府在罗马尼亚应采取主动,而英国政府则在希腊采取主动”。怀有夺取世界霸权野心的罗斯福,不满足于区域性的解决办法,一面加紧筹建由美国控制的国际组织,于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召开美、英、苏三国和美、英、中三国代表会议,起草建立联合国的组织章程;~一面按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方针,加紧协调大国对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安排问题,鉴于形势的迅速发展,罗斯福和邱青尔都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通过日益频繁的书信和使节往来同苏联讨论问题,迫切要求由三国首脑直接面谈。1944年7月19日,罗斯福在给斯大林亲收的一封密信中提出:“鉴于事情进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我认为,应该在相当近的将来由您、首相和我举行一次会晤。” 1944年年底,罗斯福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就决定立即赴苏同斯大林会晤。事前,罗斯福先派霍布金斯飞往伦敦同邱吉尔会谈,以协调美英的关系和意见。1945年2月2日,罗斯福乘军舰抵达地中海的马尔他岛,会齐了邱吉尔等-一行,于2月3日转乘飞机抵达克里木半岛南部海岸的雅尔塔。 1945年2月4一11日,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在距雅尔塔三公里的一座从前沙皇的别墅、十月革命后改为劳动人民疗养院的里瓦里亚宫,举行了战争期间的第二次 ·147· ==========第151页========== e ·ま株ァーャ,。 三国首脑会议。 会议在一般地谈论了欧战的情况后,罗斯福就提出关于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美国政府从德黑兰会议起就 一直主张分割德国。1944年9月美英首脑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期间,美国还曾经制订过一个把德国变成农业国的“摩根索计划”。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就分割德国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没有作出决定。最后罗斯福提议把这个问题交 三国外长会议讨论。会议就三国军队推进到哪个地区划分了界线,决定三国分区占领德国,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以互相协调管理德国的工作,并就邀请法国参加占领和管制德国达成协议。 关于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提出了一个德国在十年内用实物支付总额为二百亿美元的赔偿计划,要求按照“谁的贡献大”和“谁的损失多”的原则,分配给苏联不少于-一百亿美元的賠款。会议经过争论,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由苏、美、英三国组成的赔偿委员会,以苏联的建议为基础,考虑关于德国赔偿的程度与方法的问题。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争论。早在1943年底,波兰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就组织了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全国人民代表会议。1944年7月22日,在苏联支持下,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已解放的波兰领土卢布林,成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1945年1月改称波兰临时政府)。但美英拒不承认,继续支持在伦敦的地主资产阶级波兰流亡“政府”,力图把这个流亡“政府”硬塞给波兰人民。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 ·148* ==========第152页========== 达成如下协议:“现今在波兰执行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由苏、美、英三国成立一个委员会,“首先在莫斯科与现今波兰临时政府委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民主领袖进行会商,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 会议还讨论了波兰的疆界问题,决定“波兰的东疆,当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五公里到八公里的逸出”。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美英主张以奥得河和东尼斯河为界,苏联则坚持西尼斯河为界。后来达成如下协议:“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予”①这也就是说,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关于联合国组织的问题,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首先报告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草拟的方案。会议主要围绕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所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一即关于在安全理事会内的表决程序问题和关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问题,进行了讨论。当时,美、英、苏三国对于在安理会中大国(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的原则,并没有分歧,争论主要是关于当某一大国成为争端一方时能否行使否决权。美国曾提出一个方案,主张在安理会的表决中,争端的当事国不得投票。苏联则主张作为常任理事的大国,应在一切问题上有否决权。当时苏联坚持大国否决权原则,是为了不使联合国被美英操纵来反对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会议后来根据美国的一项折衷方案,决定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中,除关于程序问题外的一切问题均可行使 ①国际条约集》(1945一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 …149· ==========第153页========== 否决权,也就是说:一个大国不能用否类权来阻止安理会讨论问题,但可以用否决权来阻止安理会采取行动。会议经过争论,还同意了苏联的要求,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列为创始会员国。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2月8日下午3时半,罗斯福在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和翻译波伦的陪同下,单独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讨论了关于远东的问题。罗斯福当时迫切需要促使苏联参加对日战争,因为据美国军事专家们估计,打败日本尚需要美军付出一百万伤亡和一年半时间。2月10日下午,罗斯福、哈里曼再次同斯大林、莫洛托夫单独会晤,达成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协定规定,欧战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为:“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留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① 后来,杜鲁门指示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把协定内容通知了蒋介石政府:“告诉蒋介石,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 ①<国际条约集》(1946一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150 ==========第154页========== 上已同意苏联就其参加对日作战问题所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也同意这些要求。” 雅尔塔会议开过以后,罗斯福和霍布金斯都感到极端欢快,认为“这是历届会议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是美国追求多年的“新时代的曙光”。但是,罗斯福没有来得及去做他的开创“美国世纪”的美梦,就在雅尔塔会议后不久,1945年4月12日因脑冲血而死去。副总统杜鲁门继任,他宣布继续奉行罗斯福的政策,更训疯狂地抢夺和控制广大中间地带,以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经过1944年的战斗, 苏军攻克柏林和德国法 法西斯德国被团团围住 西斯投降。波茨坦会议 了。苏联红军和美英军队, 从东西两面进抵德国边境,都已经站在向德国本土进行决定性进攻的阵地上。面临末日的希特勒,下令在德国实行“超总体动员”,把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和五十至六十岁的老头,也征召入伍来保卫他的“第三帝国”。 但是,当时美英军队执行的是保存实力、消耗苏联、积极抢夺人民胜利果实、消极对德作战的方针,进展十分缓慢。希特勒利用这个机会,一面集中精锐兵力在东线抵挡苏联红军的猛烈攻势,一面拼凑一些兵力在西线进行反扑。希特勒的目的是想借其西线反扑的胜利,赢得同美英谈判的有利地位,以破坏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争取同美英达成反苏的妥协,从而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集中力量抵挡苏军。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法德边境的亚丁地区突破美英联军防线,迅速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并冲向安特卫普 ・151 ==========第155页========== 时4::小g令:·事w教,,块6 方向,美英军队被切成两部分,大有被围歼的危险。德军 一支由两千名会讲英语的官兵组成的特种旅,穿着美式军服,驾着缴来的美制坦克和吉普车,深入到美军防线后方,造成了很大混乱,邱吉尔不得不在1945年1月6日写信向斯大林求援。 1945年1月12日,苏军为了援助美英军队,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冒着恶劣的天气,在东线发动冬季攻势。苏军出动一百五十个师,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长达一千二百公里的战线上,迅速突破德军防线。希特勒不得不连忙把在西线进攻美英的德国第五、第六坦克军,调到东线来抵挡苏军。但是,无论是钢骨水泥的现代化防御体系,或是希特勒匆忙调来增援的坦克,都无法阻挡斯大林指挥下神速进攻的苏联红军。 在中部,苏军1月17日协同波兰军队解放了华沙,四 十天内向前推进五百七十公里,从维斯拉河进抵奥得河。接着强渡奥得河,在西岸建立了桥头堡,打开了冲击柏林的道路。 在北部,苏军在两周内推进二百五十公里,于1月26日完成迂回运动,进抵波兰的但泽,包围了固守东普鲁士的德军四十个精锐师。经过激烈的战斗,4月9日攻占了德军在东普鲁士最强大的要塞,也是最后一个据点一哥尼斯堡,全歼德寇守军。 在南部,苏军迅速攻占了德国的重要工业区一西里西亚。同时,开始围歼布达佩斯守军,2月3日攻古布达佩斯。接着,粉碎德军坦克的反扑,进入奥地利国境,4月13 ·152. ==========第156页========== 日攻占维也纳。 苏联红军在进攻中,解放了波兰的奥斯威辛城。在战争期间,希特勒曾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最大的死亡营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监禁着数万名从欧洲各地抓来的无辜群众和战俘。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受尽殴打、饥饿和劳役的折磨,被成批成批地赶进毒气室杀害,投入现代化的焚尸炉烧成灰,然后拿去作肥田粉。四年多来,奥斯威辛死亡营和第 二号死亡营—一曼唐涅卡,一共杀害了五百五十万人。这就是希特勒在欧洲所建立的“新秩序”。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开始了攻克柏林的战役,彻底清算希特勒吃人野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时刻到了。困兽犹斗。希特勒为了在柏林进行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搜罗了百万兵力,数千架飞机和大量坦克,从奥得河到柏林的 一百一十公里纵深,构筑了由八道防线组成的现代化防御体系。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红军战士对法西斯巢穴的最后冲击。 “到柏林去!” 在十字路口和渡河点的指示牌上,在坦克的炮塔上,在大炮的炮简上,到处都这样写着。 4月20日,红军的第一排炮弹打到了柏林城。21日,红军的第一批战士冲进了柏林市区。大批的法西斯分子有如沉船时的老鼠,纷纷逃离柏林。臭名昭彰的希特勒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逃走了。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戈林,带着一队满载金银财宝的汽车队逃走了。希特勒的特务头子,党卫队总队长希姆莱也溜走了。4月23日,戈林给希特勒打 、153· ==========第157页========== 了-个电报,要“元首”把“帝国全部领导权”交给他。与此同时,希姆莱背着希特勒,通过一位瑞士伯爵,同美英进行停战谈判。希姆莱要求这位瑞士伯爵告诉美英联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德国愿意向西方投降,东线的战事将继续打下去,直到西方国家来接替这一抗俄战线为止。然而,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4月25日,苏联红军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地区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德国法西斯的军队就很快土崩瓦解了。躲在帝国总理府十五多公尺深的地下室里的希特勒,脸色青紫,全身都在颤抖,痉挛着的手摇晃着被汗水浸湿得快要破碎的公路地图,除了通过那架吱吱作响的无线电发报机,不断地发出“第十二集团军在哪里?”“温克为什么不进攻?”“舍尔涅尔在哪里?”“赶快发动进攻!”的呼喊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4月25日,苏联红军还进抵易北河西岸,占领了托尔高城,同美英联军会师。 4月27日,苏联红军打进柏林市中心。28日,红军进抵离帝国总理府只有一条街的波茨坦广场。29日,希特勒写下遗嘱,宣布任命海军上将邓尼兹为他的“继承人”。30日下午,红军战士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柏林帝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上。同日下午3时半,希特勒在地下室内自杀,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5月2日,柏林残余的法西斯卫戍部队宣告投降。 攻克柏林后,集结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德军,仍负隅顽抗。5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布拉格人 ・154 ==========第158页========== 苏联红军战上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帝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上 民发动武装起义,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迅速驰援,终于歼灭了顽抗的德军。 1945年5月8日深夜12时,德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战胜希特勒法西斯是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在苏联人民的伟大卫国战争中,斯大林领导了整个战争和各次重大战役,在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法西斯德国投降前夕,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 五十一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 .·155· ==========第159页========== 法西斯德国投降后不久,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附近的被茨坦,举行了战争期间的第三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在斯大林的提议和邱吉尔的附议下,由杜鲁门担任主席。7月26一27日,因邱吉尔和艾登返英参加大选而休会两天。7月28日,艾德礼以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资格赴会,新任外相贝文随同。波茨坦会议对于三大国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的问题,以及对日战争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所形成的力量对比和局势,特别是由于苏军追击法西斯,挺进到了德国大部分地区和东欧各国,美英不得不在关于如何处理德国、波兰和东欧一一些国家以及黑海海峡等一系列问题上,急于同苏联取得协议。 关于德国问题,会议确定了苏、美、英、法四国管制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会议还就赔偿问题取得了协议。“苏联所提之赔偿要求,将以迁移德境苏占区物资及适当的在国外的德国资产满足之。”“美国、联合王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之其他国家之赔偿要求,将自西方区域以及适当的在国外的德国资产予以满足。”①除此外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所迁移的德国工业设备中,无偿获得百分之十和以商品支付获得百分之十五作为赔偿。会议还就把原德国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城及上述之邻近地区最后让与苏联”达成协议。②关于波兰问题,仍然是会议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由 ①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86、87 页。 ②同上书,第87页。 ・156・ ==========第160页========== 子波兰人民的斗争,1945年6月以临时政府为基础组成了包括伦敦流亡“政府”代表的临时民族统一政府。在波茨坦会议上,经过激烈斗争,美英终于被迫同意承认波兰人民的临时政府,同它建立外交关系,“撤销对于前伦敦波兰政府之承认”。会议还就波兰西部边界达成协议,“三国政府领袖一致认为在波兰西部边境未最后决定之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西尼斯河汇流处,再由西尼斯河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之但泽自由区域均由被兰政府管辖”,①但边界的最后划定应待和约解决。 会议在讨论关于处理原来德国的附庸国一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的问题时,美、英极力支持这些国家的反动势力,拒不承认这些国家所成立的民主政府。但是这些阴谋都遭到了挫败。 波茨坦会议发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其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即要把日本侵占的我国领土,包括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我国。在波茨坦会议上,苏联重申了在欧战胜利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中国和亚洲人民的 德国法西斯投降后, 反攻,苏联参加对 三个法西斯强盗只剩了一 日战争。日本投降 个,在东方彻底清算日本 ①参见:960年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出版的《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46年柏林(波茨坦)会议,第卷,第1509页。 .157 ==========第161页========== 法西斯的时刻也到了。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自从1942年6月中途岛一战之后,就开始掌握了海上的主动权。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只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同日本周旋,没有积极开展大规模的进攻。为了夺取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一瓜达耳卡纳耳岛,美国军队就从1942年8月打到1943年2月。罗斯福政府的目的,是避免损失,保存实力,让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在长期抗战中消耗日本的力量,然后美国在有利的时机,带着“新鲜的力量”,出而夺取战争胜利的果实。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罗斯福政府虽然不得不加紧太平洋上军事行动的步伐,改“逐岛进攻”为“越岛进攻”,但美军的进展仍然十分缓慢。1944年6月,美军开始进攻日本在太平洋上距离东京三千公里的一个重要基地一马利亚纳群岛。经过长时间的作战,美国在付出伤亡一万七千多人的代价后,才在7月初攻占了该群岛的主要岛屿之一塞班岛。接着,又经过一个多月,美军才攻下了日本用一个师据守的关岛,于8月中旬控制了整个马利亚纳群岛。直到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时,美军仍然只是在琉球群岛的冲绳同日军周旋。 美国空军以太平洋的岛屿为基地,对日本本土的狂轰滥炸,除了给日本的平民带来大量损失和伤亡外,根本不能摧毁日本的军事力量。因此,日本军阀仍叫嚷要“以死里求生的决心”进行“本土决战”。而根据当时美国陆军部的估计,美军要到1945年秋天,才能在日本本土南部的九洲开 ·158.· ==========第162页========== 始登陆作战,“需要到1946年深秋,才能使日本屈膝”。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认为,进攻日本本土,仅美军就要损失一百万人。 肩负打败日本法西斯重任的,是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败局,打通日本本土同东南亚地区的陆上交通线,进行垂死挣扎,曾在1944年4月到12月发动进攻河南、湖南、广西的战役,侵占了大片国民党统治区。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和东南亚各国人民都已纷纷转入局部反攻,日本这一侵略行动,并不能改变它失败的总趋势,就连纵贯中国大陆的南北铁路线亦始终未能全线通车。 在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打击下,日本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法西斯东条内阁,于1944年7月被迫辞职。继任的小矶内阁也找不到出路。打通大陆交通线这个“战局前途尚有可以打开的一线希望”破灭后,近卫文磨向天皇上奏折,认为“战败已成定局”,继续作战,将可能爆发“共产主义革命”,因此,“为了维护国体,必须争取早日结束战争”。1945年4月代替小矶上台的铃木内阁,一面叫嚷“坚持战争到底”,一面积极寻找投降的门路,争取尽可能有利的条件。·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反玫。各个解放区战场,相继发动了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给日寇以更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到8月10日止,我军共毙伤日伪军十二万余人,攻克城市五十三座。敌后的 ・159 ==========第163页========== ・・で·:·* 广大地区,都成了人民的天下。白伪军被压缩在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据点里,完全处于广大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之中。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经过八年抗战,越战越强,人民的武装力量从儿万人发展到1945年初拥有正规军九十一万人,民兵二百二十万人;抗日根据地从小到大,遍及全国十 九个省,总面积达九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一亿,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 越南人民在胡志明和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4年12月提出“准备总起义”的口号,加紧打击日寇。到1945年初,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解放了北越六个省,即高平、凉山、北太、太原、宣光、河江等的大部分地区,并成立了临时人民委员会。越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1945年4月正式改编为越南解放军,成为在东南亚打击日寇的一支主要丸量。 朝鲜人民革命军,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在极端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武装斗争,活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到1945年初,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菲律宾抗日人民军发展到三万人,另外还有五万多名后备队,在吕宋岛建立了拥有一百万人口的解放区。缅甸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五万人,在缅北和缅西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在马来亚,人民抗日游击队在三年多的战斗中,共歼灭日军一万多人,解放了大片 160· ==========第164页========== i整哈 T·:··。。·!女下;出:5ek: 国土。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① 这时,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急忙忙于8月6日和9日,把仅有的两枚刚刚试验成功的原子弹,分别投在日本没有军事意义的广岛和长崎。由于日本毫无防备,造成了这两个城市的二十几万日本人民的伤亡。但是,原子弹并不能解决战争,也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②尽管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原子弹轰炸广岛后,马上发表广播声明,大吹大擂,威胁日本如不投降,要继续进行原子攻击。但是日本政府的对策,也只是向广岛派出一个调查团,连内阁会议也没有召开,照旧进行其所谓“本土决战”的准备。只是由于苏联红军的参战,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大反攻,才迅速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继续顽抗的计划。 8月9一10日,苏联红军突破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一带的防线,分三路迅速向前推进:一路自东而西,由滨海地区向我国的哈尔滨、吉林和朝鲜北部推进;一 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k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018页。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031页。 161 ==========第165页========== 。飞:卡球重隐对w… 我八路军接受日寇投降 路自北向南,中伯力、海兰泡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一带推进;还有一路自西北从外蒙古越过大兴安岭,向我国东北中部平原推进。同时,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也攻占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朝鲜北部的许多港口。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苏军击遗日寇二十二个师团,歼敌六十七万余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8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命令,我解放区军民向日寇展开了全面的大反攻,坚决歼灭一切拒不投降的敌人,迅速地扩大解放区。据不完全统计,在两个月的大反攻中(8月11日-10月10日),我军共歼敌二十三万人,攻克城市一百九十座,收复国土三十一万平方公里。 朝鲜人民革命军,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同苏联红军一道 ·162 ==========第166页========== 解放了朝鲜北部。越南人民在胡志明和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八月革命,河内、顺化、西贡等大城市相继解放, H、法帝国主义的傀儡保大皇帝被迫下台。9月2日,胡志 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也爆发八月革命,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先遣队在日本登陆,开始占领日本。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结束。 中国、朝鲜和亚洲国家的人民,坚持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反法西斯的斗争史上图下了光辉的篇章。 这时,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溃败和投降,围绕抗战胜利果实落在谁的手里,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帝国主义和亚洲各国反动派,帅紧进行抢夺人民胜利果实的活动。坐在峨媚山上的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全力帮助下,猛扑下山来抢夺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了。8月11日,蒋介石公然“命令”我八路军、新四军“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政府又命令日军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缴械,要日军重新夺回被中国人民抗日武装所解放的土地,然后再交给蒋介石政府。美帝国主义则连忙出动飞机和船舰,把长期躲在抗日“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运到进攻解放区的前方,抢占华北、华中、华 …163· ==========第167页========== 南的大城市和战略要地,部署和发动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与此同时,美、英、法、荷等殖民主义者,打着“盟军”旗号,以“抗日”为名,纷纷重返东南亚,抢夺人民胜利果实。1945年春夏,美军重占菲律宾,英军重返缅甸。1945年9月,即日本投降后,美军在南朝鲜登陆,英军在马来亚登陆,英军(随后荷兰殖民军)在印度尼西亚登陆,法军在越南南部登陆。他们所到之处,收缴人民抗日武装,分化、瓦解和镇压人民革命力量,扶植傀儡政权,重新建立了殖民统治。 事实完全证明了毛主席在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 一文中所作出的英明论断:“法西斯侵略国家被打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和平实现以后,并不是说就没有了斗争。广泛地散布着的法西斯残余势力,一定还要捣乱;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阵营中存在着反民主的和压迫其他民族的势力,他们仍然要压迫各国人民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所以,国际和平实现以后,反法西斯的人民大众和法西斯残余势力之争,民主和反民主之争,民族解放和民族压迫之争仍将充满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克服了法西斯残余势力、反民主势力和一切帝国主义势力,才能有最广泛的人民的胜利。”① 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932页。 164· ==========第168页========== 七、结束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全面爆发到1945年德、日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历时六年,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约占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这次战争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约有二千万人死亡,一千七百多座城市,三万 二千个工业企业,十万个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遭破坏。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死亡人数达一千万以上,财产损失约五、 六百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有力地促进了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旧世界的面貌,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危机极端深刻化的结果,是帝国主义反动势力进行垂死挣扎的表现。德、意、日这三个最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危机,为了扩大势力范围,称霸世界,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但是战争的结局与侵略若的愿望相反,德、意、日三个帝国主义大国被打垮了,英、法帝国主义大国被严重削弱了。 165・ ==========第169页========== 心:3减:n,出水, 和世界大战将使“人类遭受毁灭”、“世界化为废墟”等斓言相反,战争教育」人民,战争促进了革命。战争的炮声唤碑了世界各个角落的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法西斯的侵略暴行从反动员人民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造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快就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人民,依靠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中壮大起来的力量,通过长期武装斗争或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广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更是风起云涌,激荡全球,许多国家在赶跑法西斯侵略者的基础上,挣脱了老殖民主义枷锁,宣布了民族独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潮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 苏联各族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辆牲和卓越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崇高敬意。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多几年,当斯大林逝世后,从资本主义土壤里产生出来的新毒草,长期隐藏在苏共党内的赫鲁晓夫一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了党政领导大权,颠覆了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了大资产阶级专政、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政,葬送了列宁开创的、苏联人民在二次大战中为之流血牺牲的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主义的苏联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一小撮叛徒做了希特勒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今天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取代了当年法 ·166· ==========第170页========== 西斯德国的地位,成了一股祸水。然而,苏修叛徒集团掀起的这股逆流,并不能改变第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总趋势。 毛主席指出:“如果说,十月革命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那末,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是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①这是对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最深刻的科学总结。 世界人民取得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整整 三十年了,但是这次战争所提供的历史经验,至今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证明,“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②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就存在着战争的危险,各国人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准备好对付帝国主义突然强加在人民头上的战争。帝国主义的阶级本性和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它们对外必然要通过战争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本身固有矛盾的不断激化,决定它们必然要通过战争来摆脱政治、经济危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后三十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越来越有利于世界人 ①《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249-1250页。 ②《齐美瓦尔得左派的决议草案,《列宁全集第21卷,第324页。 167 ==========第171页========== 民的变化,革命力量的发展,有可能推迟帝国主义挑起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我们仍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①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酝酿着战争。这个制度不改变,战争就不可避免。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相互打起来,就是人民起来革命。 三十年来,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由于苏美两霸兴风作浪,局部战争却从来没有断过,核战争虽然没有打,核竞赛却越演越烈。天下从来没有真正太平过。 今天,美苏两霸已代替了德、意、H法西斯的地位,成了 当代最大的国际压迫者、剥削者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们正在玩弄军事冒险和政治欺骗的反革命两面策略。一方面鼓吹什么“裁军”“安全体系”,制造“缓和”假象,大搞和平编局;一面大肆进行军备竞赛,疯狂争夺世界霸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争夺的重点在欧洲。苏修是声东击西,加紧在欧洲、地中海、中东、波斯湾的争夺,加紧向一切可以伸手的地方扩张。美苏的激烈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世界大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牢记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既不为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所吓倒,也不上帝国主义和平欺骗的圈套,决计不要相信“持久和平”、“一代和平”那套鬼话。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和落实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战略方针,增强战备 ①《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1970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168· ==========第172页========== 观念,准备美苏两霸在世界上闹事,高度警惕帝国主义特别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突然袭击,随时准备给敢于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还证明,为了打败帝国主义侵略者,必须利用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组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从来不是铁板块。当年,德、意、日法西斯是最富有侵略性、冒险性的帝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是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它们的世界霸权政策,不仅严重威胁着各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而且直接损害着其他帝国主义的殖民利益,引起帝国主义营垒的分化和对立。尽管当时英、法、美帝国主义为了把法西斯德国这股祸水泼向社会主义的苏联,采取纵容侵略者的“绥靖”政策,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更直接的利害冲突,德、意、日法西斯首先向英、法、美势力范围开刀,这就促使英、法、美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参加了反法西斯行列。斯大林正确分析了当时国际阶级斗争的形势,·把握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同美英联合,组成了以苏联和各国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样,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反苏同盟,而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包围,而形成了全世界反侵略力量对法西斯侵略力量的反包围,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广泛的国际统…战线是世界人民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 法宝 r 今天,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损害着所有其它中 ·169- ==========第173页========== 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和自由。为了挫败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要团结起来,联合包括美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联合所有受超级大国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只要各国人民认清方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那末,超级大国统治世界的侵略计划是一定可以打败的,全世界就…定是属于人民的。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还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任何一种武器,主宰世界历史命运的是全世界人民,而不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依仗军事上的优势和手中的新式武器,耀武扬威,煊赫一时。在“闪电战”的突然袭击下,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挪威、芬兰等都在-一到 六个星期中顷刻崩溃。一时间,在资本主义饮洲造成了一种以飞机、坦克为基础的“闪电战”不可战胜的恐怖。这种唯武器论使得一些国家在希特勒还没有发动进攻之前,就在精神上被解除了武装,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以致一战即败,甚至不战而降。但是一到它进攻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时,碰到了在十月革命的旗帜下成长起来的,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不怕牺性一切的苏联军队和苏联人民,希特勒的飞机、坦克就再也威风不起来了,“闪电战”就可耻破产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一度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占领了大半个亚洲,侵入了非洲,似乎不可一世,但是它侵略的地方越广,套在它们脖子上的绳索就越多,一当被侵略 170・ ==========第174页========== うr÷が: 的世界各国人民拿起武器,展开人民战争,小米加步枪,就战胜了飞机和坦克,那些建筑在沙摊上的帝国大厦就立即轰然倒塌。这些事实证明,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人,而不是决定于一两件新式武器;决定历史进程和人类命运的是世界人民,而不是手持新式武器的帝国主义霸权。有了正确路线的领导,小米加步枪的革命人民就能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侵略者,这是一个规律,一条真理。在原子弹产生以前是这样,在原子弹产生以后也还是这样。美苏两霸为了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互相争夺世界霸权,极力制造核恐怖,进行核讹诈。胡说“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火箭-核武器”,“核战争将毁灭一切”,“毁灭交战双方”,“没有胜负可分了”。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乱语。毛主席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①当前,尽管美苏这两个超级核大国,掌握着大量火箭核武器,时时挥舞核人棒进行核威胁,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美苏两霸的核武器是地地道道的纸老虎,只能吓唬那些神经衰弱的人,而绝对吓不倒革命的人民,绝对挽救不了它们必然死亡的厄运,也绝对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历史在发展,人民在前进。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的世界形势,比起反法西斯战 ①《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毛泽东选集》,1967年版,第1090一1091页。 ·171· ==========第175页========== 1且空.上飞¥地e上:子字场:水1精张:时. 争以前情况来,已经变得更加有利于世界人民了。世界人民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帝国主义空前衰落。美苏两霸,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它们的脚下到处是火山,时刻有地震,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美苏两霸所处的战略地位,比当年希特勒所处的战略地位糟得多。如果美帝苏修决心步希特勒的后尘,冒天下之大不韪,胆政把世界大战强加在世界人民的头上,结果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更大的革命,它们只能落得比希特勒更可耻的下场。毛主席在总结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经验时指出:“如果帝国主义者一定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可以断定,其结果必定又要有多少亿人口转到社会主义方面,帝国主义剩下的地盘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全部崩渍。”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必败,人民的革命战争必胜! 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看的问题》,见《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1970年版,第183甄。 ・172・ ==========第176页==========